人人懂点中医中医入门基础知识,如何辨别中医的四大“虚症”!
血虚 是人体的营养液不足,进而导致身体枯燥、营养不良。
3.
阴虚 相当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现燥热。
4.
阳虚 相当于阳光不足,所以会让人感到寒冷。
四大虚症状总结:



气虚无力,血虚发燥,阴虚内热;阳虚怕冷。
外表是内在的体现,只有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身材健美、肌肤润泽、青春永驻,反之,气血亏损,阴阳失调,人不仅会生病,还会显老。
虚对女性朋友影响更大,很多女性朋友老的快,是因为身体虚了,所以,虚不是男人的专利。
【一】、

气虚:无力


人体的燃料不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
气来自三个方面:先天拥有的精气(肾)、后天吸取的水谷精微之气(脾胃)、呼吸的空气(肺)。
因此

气虚

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虚:

肾虚、脾虚、肺虚。


主要表现

:
气虚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懒”,懒得说话,懒得动弹,另外疲乏、自汗、气喘等,也是气虚的常见表现。
脾主运化水液,脾气虚了,运化水的能力就会下降,就会脾湿,所以气虚的人基本都伴有脾湿的症状,都有齿痕舌。
此外,气虚则无力固摄大便,就会大便不成形;气虚者会经常腹胀、表现为常打嗝,甚至是反胃、想吐。
另外气虚人群大都怕冷,动不动就感冒。
【调理方法】



气虚的调理措施就是要益气、补气。
补气虚宜多吃:山药、茯苓、薏米、白扁豆、鸡肉、大枣,可经常交替选服。
【二】、

血虚:发燥


血虚好比人体的营养液不足,从而导致身体枯燥、营养不良。
当气虚久了之后,便会使得血的生成也不足,气血不分家,气能生血,所以久而久之,血也不足了。
血虚多与脾胃有关,脾胃负责化生气血,脾胃动力不足就会造成血不足。

主要表现

:
面色发黄或发白,口唇颜色淡,总感觉头晕目眩,双目干涩,这是由于肝血不足所致。
指甲呈淡白色,皮肤干,兼有气虚的症状,白天容易出现心悸、胸闷,健忘,晚上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
【调理方法】:



补气、养血就是我们调理血虚的关键!
补血虚宜多吃:黑芝麻、红豆、红衣花生、红枣、龙眼、赤豆等。
【三】、

阴虚:发热


阴虚相当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现燥热。

主要表现

阴虚生内热,就是表面不热,里面热,最典型的特征就在于一个字:

燥!
阴虚的人大都会出现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口干的表现。
【调理方法】:



阴虚的调理需注重益气、养阴。
阴虚宜多吃:枸杞、梨、百合、藕、鸭肉、荸荠等。
【四】、

阳虚:怕冷


阳虚相当于阳光不足,所以感到寒冷。

主要表现

:
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人身体抵抗风寒的能力变差,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怕冷!
经常吃寒凉食物及年龄增大等因素,也会导致阳虚体质,而阳虚一般表现在脾肾上,会出现腰膝冷痛等症状。
除此之外阳虚体质的人手脚容易冰凉,冬季尤为严重。
吃凉食或吹冷风易腹泻,舌头肥大、呈现淡白色,面色发白、体型偏瘦,稍微运动就容易心慌、气短。
【调理方法】



那么阳虚该怎么办呢?建议调理重点是温阳、散寒。
补阳虚宜多食:桂圆、桂皮、茴香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另外,体虚者常出现两虚之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阴阳两虚


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特别怕热,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


一般出现在贫血、大出血后等人群身上,兼顾了气虚和血虚的表证,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等补法。
尽管体虚者常出现两虚之体,但排序往往有轻重,建议辨明根由,比如自己最初以哪些表征为主,再决定怎么调理。
中医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