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萎黄,有气无力,眼袋大...

发布时间 :2023-11-14 13:21:00
脸色萎黄,有气无力,眼袋大,该如何滋补
做女人不易,需要整天劳心费神,操持家里家外,少有闲暇运动,很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
有次我和一位女企业家谈事情,见面后她的样子让我很意外:面色萎黄,满脸都写着疲惫。
不用把脉看舌,我一望就能知道她气血不足。
她告诉我,她贫血,月经量大,自己一直吃补铁剂,血红蛋白是上去了,但其他症状一点没改善。
了解到情况后,我马上建议她服用“归脾丸”。
有人或许会疑惑:为什么血虚和贫血都要吃“归脾丸”呢?
脾与血究竟有什么关系?
在中医五行里,脾属土,居中间,统水统血,也就是说,身体里的血液和水都是由脾来统帅的。
如果脾虚,缺乏执行力,血液就会不服管理,跑出经脉,这叫“脾不统血”。
很多女性月经失调,月经量大,或者崩漏,都和“脾不统血”有关。
还有一些女性睡觉时爱流口水,眼袋长期浮肿,这也是因为脾虚,导致体内水液运化不出去造成的。
有位朋友的母亲小便失禁,总是不知不觉尿就出来了,非常尴尬。
我去给她诊治,看到老太太的手都肿了,非常鼓胀,连手上的皱纹都撑没了;
同时,她晚上睡眠不好,总是做梦,而且梦的内容稀奇古怪。
我判断这是心脾两虚导致的,原因有三:
其一,心血不足,血不养心,所以梦就会特别多。
其二,脾虚不能运化水液,所以会水肿。
其三,脾气不足,不能固摄水液,所以会遗尿。
我建议用“归脾丸”调理,没过几天,老太太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归脾丸”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加强脾土的管理能力,重整队伍,不再让血液和水像脱缰野马般肆意乱窜。
要真正了解“归脾丸”的神奇,先要明白女性为什么会陷入“脾不统血”的混乱局面。
中医认为,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同时,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
这就意味着,心火的活动会直接影响到脾土。
如果操心的事太多,或者深更半夜还抱着手机不睡觉,心血就会大量消耗,伤害到脾土,然后殃及肝木。
所以,在中医看来,血虚和贫血的问题,不能简单通过吃补铁剂来解决,必须同时调理心肝脾三脏,“归脾丸”就是根据这样的理念创立的,每个药店几乎都能买到,
方子如下: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首先,它包含了“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和甘草,再加上黄芪,目的是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
龙眼肉和当归在前面补气的基础上,能够更有效地养血。
木香行气而舒脾,既可以杜绝因滋补而引起的滞腻,又可以帮助党参和黄芪补气。
这个方子最令我佩服的地方,是用了远志和酸枣仁,这两味药是用来养心安神的,因为血虚是由思虑过度造成的,如果不能宁心,心神不断耗散,一味滋养也起不了作用。
“归脾丸”中的每味药,都像一位将领,各自身怀绝技,配合得天衣无缝,专门攻克女性脾不统血、气血双亏的问题。
如何确认自己应该服用“归脾丸”呢?如果符合以下标准,就可以服用:
(1)舌边有齿痕,这是脾虚湿气重的重要指征。
(2)舌头颜色没有那么红,是淡淡的,这是气血双亏的指征。
(3) 头晕目眩,肢倦乏力,盗汗虚热,稍微一累就心脏乱跳,上气不接下气,尤其是饭后,总觉得一点力气都没有,只想躺在沙发上休息,这是脾不统血的指征。
(4)食欲不振,吃过食物后,总是感觉肚子胀,不消化,这是脾虚的指征。
(5) 失眠多梦,梦的内容都很奇怪。
(6)记忆力变差,经常忘事。
(7)面色肤色萎黄,这种黄是枯槁的黄色,感觉像被涂了一层颜料。
(8)各种脾虚导致的失血出血症。
很多时候,我给一波女性看病,看完之后她们都笑了:“罗博士,您怎么开的全是‘归脾丸’呀。”这种巧合并不奇怪,这恰恰说明,耗伤心神、气血两亏的女性实在是太多了。
还有一些女性,月经量很大,月经总是提前,颜色比较淡,经期比较长,还淋漓不尽,这种女性,我只要是见到她的舌质是淡的,舌边有齿痕,就会建议她服用“归脾丸”,屡试屡验。
舌质颜色淡,舌边有齿痕,同时月经量大,经期长,这是一种失血的表现,原因是气虚,无力固摄血液,导致失控而流失,即“脾不统血”。
但如果舌质是红色的,则说明体内有火,这种热迫血行虽然也会导致月经提前,或者淋漓不尽,但吃“归脾丸”就不对症了。
还有一些老人,总是流口水,或者遗尿,还没有走到卫生间,小便自己就流出来了,这也多是气虚,无力固摄水液,导致的水液流失,此时如果发现老人的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也可以适当服用“归脾丸”来调理。在服用的时候,如果能够切一片生姜,和三五个大枣一起熬水,用这个水来冲服,效果就会更好。
前面说过,“归脾丸”在药店中分两种。
其中同仁堂的“人参归脾丸”比较适合冬季;
夏季更适合服用普通的“归脾丸”,这种“归脾丸”用党参代替人参,不容易上火。
“归脾丸”与“补中益气丸” 都有补气的功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补中益气丸”在补气的同时,会将气机向上提,用来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导致的脏器下垂等症;
而“归脾丸”是气血同治,在补脾补气的同时,多了养心养血的功能,治疗的是因思虑过度导致的心脾两伤之症。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给虚损之人滋补的时候,经常会采取这样的方法:早上服“补中益气丸”,晚上服用“归脾丸”。
因为早晨服用“补中益气丸”,可以将阳气向上提,而晚上服用“归脾丸”,则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
名医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评论此方
“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所以,古人用此方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劳心太过,消耗心神太多,导致心脾两虚的气血不足的时候,可以服用此方。
最后,给大家讲个医案:
古代有位名医李中梓,他的故事我在书里面专门写过,他的弟子有一位叫马元仪的,也是名医,和名医尤在泾是师兄弟,马元仪曾经治疗一位患心悸症的患者,这个患者“肢体倦怠”,别的医生以阴虚来论治,没有效果。于是就到处寻求名医,最后找到了马元仪。
马元仪诊其脉“浮虚无力”,于是判断此人之病,是思虑太过,耗伤心神导致的(“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而思虑耗伤心神,最终也会伤脾,因为心脾两伤,所以导致了“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那么,此时该怎么治疗呢?他用的就是这个归脾汤,来“大补心脾”,用了归脾汤二十剂,然后,又用这个方子做成了归脾丸,用来善后,结果,这个患者就此痊 愈。
这个方子比较平和,现代人整日忙于工作,杂事繁多,耗伤心神的地方特别多,所以,此方一定会帮助到大家的。
一瓶归脾丸,可治这15种病
归脾丸这一张古方,它的前身是归脾汤,最早出自南宋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归脾丸的作用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益气补血。以补血为主,而且它主要是奔着心脾去的,所以是补心脾之血。
那么,归脾丸都能调理哪些病症呢?接着往下看。
1、各种出血,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咳血、便血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出血的颜色,如果是淡红色,说明是虚证。哪里虚呢?脾虚,脾主统血,有脾胃坐镇,血液不会随便乱跑,脾虚了以后,血液跑出了正常轨道,这种出血,要吃归脾丸。归脾归脾,言外之意,可以把所有的离经之血都归补到脾胃中去。如果是深红色呢?说明是实证,说明有热,可以用一点栀子煮水喝。
有朋友说了,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区分虚实,怎么办呢?那么,我告诉大家,还可以从时间上来判断,长期出血的大多是虚证,久病必虚嘛!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肤下面总是莫名其妙出现淤青,西医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中医看来也是脾不统血的结果。
3、心慌心悸
心脏莫名其妙跳动不安,好像要从胸口蹦出来一样。像有些朋友突然听到别人很大声的讲话或者家里有什么响动,心脏就受不了了,就要怦怦乱跳。心脏是靠血养着的,心慌心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心血不够了,进一步来讲,心血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从脾胃来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啊,所以要补心脾之血。
如果舌质淡白,舌苔特别薄,甚至有点儿透明的感觉,那就代表血虚,要用归脾丸。如果舌质红,舌苔薄或者没有舌苔,这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阴虚,可以用天王补心丸。
4、健忘
西医认为健忘是脑子的问题,中医认为健忘不是脑子不灵光了,而是气血不够了,气血上不到大脑了。脑袋里头缺气缺血,就像人在特别饿的时候干活没有力气,那它还能记得住东西吗?
5、白发
头发也一样,也需要气血来濡养,发为血之余嘛。这个“余”字用的很巧妙啊,言外之意,我们的气血要先供着身体的重要器官,这样一层一层削弱,剩下的才分给头发,所以一旦气血不足,那满头的乌发就岌岌可危了。
6、四肢麻木
麻木也是因为这个部位缺气缺血,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长时间坐着,坐久了以后气血不流通,麻木感就出现了。这个时候,只要站起身来稍微活动一下,比方说甩甩腿啊,可以快速地把气血引到下肢去。所以像四肢麻木,凡是劳累过后加重的,归脾丸是比较对症的。
7、眼皮跳
不是偶尔,而是经常。这是血虚生风。当体内有风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皮肉一跳一跳的。既然风是从血虚来的,那是不是只要把血补足,风也就止住了?补哪里的血呢?还是要补心脾之血。中医有一个五轮之说,上眼睑也就是人的这个眼皮叫肉轮,是在脾的管辖范围之内。
8、劳累过后,耗气伤血,那个手一直抖啊抖的,不听使唤,用什么方?归脾丸。
9、夜里睡着以后梦特别多,一个接着一个,一般也要从血虚来入手。
10、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这种说法中医是没有的,自古以来都没有。但既然被定性为衰弱,说明一定是虚证,要补。再结合神经衰弱的症状来看:常有疲劳或乏力感,容易失眠,记忆力减退,心跳偶尔加快,情绪易波动。说明它跟心脾,跟气血的关系很密切,用归脾丸也是比较对症的。
11、头晕耳鸣,是劳累加重还是生气后加重?
劳累加重的,归脾丸。生气加重的,逍遥丸。
12、月经不调
归脾丸和逍遥丸加在一起还能干嘛?能调经。月经来之前以通为主,吃逍遥丸,月经结束后以补为主,吃归脾丸,通补结合,经血会排的很顺畅,回归起来又很快。
13、月经淋漓不尽,月经滴滴答答的不肯走,脾虚,不能收摄气血。
14、更年期综合征
《黄帝内经》里面提到,女子七七天癸竭。天癸就是经血,竭是尽的意思,就是没有了。女性在49岁左右的这个阶段,月经变少甚至终了,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友好的变化,用归脾丸来补养一下气血也是比较合理的。
15、血虚之人
虽说是气血同补,但总得来讲,归脾丸更适合血虚之人。不管你是面色苍白或者萎黄,还是头晕耳鸣,心慌心悸,失眠多梦,舌质淡白,归根结底都是血虚。归脾丸它补血的同时,还能补气血生化之源,补脾胃,一下子就补到根儿上去了。
当然,如果你不想吃丸药,也可以喝归脾汤:人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酸枣仁9克、远志4.5克、木香6克、龙眼肉9克、当归9克、炙甘草6克,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

热门评论

柒泉111
柒泉111

我吃了有效果,但吃不上几次就会有很明显的上火症状。我眼袋也大,脸上的肉下垂严重

皮肤病专家李志忠
皮肤病专家李志忠

吃一阵子停停

等爱的人-
等爱的人-

[good]

迷彩阳光LBT
迷彩阳光LBT

我要收好它,写得很清楚。[good][good][good]

望尘21846
望尘21846

[鲜花]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