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夜聊天室 【非独生家庭的快乐,独生子女永远不懂】
提到非独生子女家庭,你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
是《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无休止地被家人“吸血”?还是《乔家的儿女》里的乔一成,作为长兄长姐,为弟妹们奔波一生?
亦或是《请回答1988》里,德善和姐姐宝拉以及弟弟余晖,无论白天吵架吵得多凶,晚上都热热闹闹地围坐在桌前吃饭?
80、90后多数是独生子女,享受家中全部宠爱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也有童年的孤独,以及独自为父母养老的压力。
每个独生子女或许都曾想过:如果我有兄弟姐妹,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不久前,我们发起了关于“非独生子女”话题的故事征集,在收集到的问卷中,出生在多子女家庭的朋友们,像是打开了内心的阀门,那些关于亲情有笑有泪的珍贵记忆流淌而出,有人怀念和妹妹童年玩耍时的无忧无虑,有人笑称自己与弟弟在打闹中长大,有人在父母重病时彼此扶持,也有人在哥哥离世后发现他对自己多么重要。
诚然,多子女家庭并不都意味着温暖和美好,也存在琐碎、矛盾甚至纷争,但这绝非全貌。兄弟姐妹之间,早已渗透彼此的生活,无论相距多远,总会在生命的某些重要时刻再聚首。由血缘维系的感情,吵不散,也割不断。
正如乔一成在《乔家的儿女》里的那句内心独白:“所谓亲兄弟热姊妹啊,就是说,生命中有些痛苦,他们相互给予,却又相互治愈。”
讲述者:
阿米现在人总爱说“扶弟魔”,我承认,我略有一点这种特质。在我读大学时,但凡能拿奖学金,我都会寄一些给弟弟;工作后,只要碰到好吃好玩的,我也总想着给他带一份。
但弟弟如今事业发展比我好,他也会在能力范围内给我提供帮助。其实哪有什么“魔”,都是爱,只是有些人的爱太过盛罢了。
弟弟出生于1982年末,我和弟弟小时候常被村里的同龄小孩欺负,挨过拳头,也被砸过泥巴,出门后没多久,经常一同哭着回家。
我爸自诩知识分子,总教育我们谦让,却没有教我们该如何自保。
直到有一次,大约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暑假,一直欺负我们的小村霸又来挑衅,他正准备欺负弟弟,我怒从心起,顺手抄起旁边的棍子,准备出去迎战,我弟也一脸恨恨的表情要上去拼命。
小村霸见我们姐弟联手,大约觉得一打二没胜算,直接跑了。我像是醍醐灌顶般,突然发现,如果我和弟弟这些年一致对外,怕也不会白白挨那么多欺负。自此,我们再也没有被人欺负过。
弟弟性格和我不同,我容易急躁,会为未发生的事提前发愁。弟弟性子慢,非常佛系。我曾纳闷儿,在我家这种成长环境下,怎么就养成弟弟这样漫不经心的性格。
但也因为这种性格,在遇到大事时,他比我更能稳得住。
2018年前后,父亲被查出肺癌早期,母亲被查出肺癌晚期,双双进行化疗。双亲的病让我和弟弟成了“癌二代”。我们一直往返在医院和老两口家,陪着两位老人做每周一次的洗管,每28天一轮的化疗,时不时还得应对肝指标上升、肠道炎、胃出血等突发状况,累得无法言表。
医药费也是难题。母亲化疗前期,每月要吃15600元一瓶的靶向药,我们姐弟俩愁得想卖房筹钱。
照顾患病的父母不容易,但我们非常团结,我负责带两老洗管,弟弟负责和医生沟通病情、决定治疗方案,当父母住院时,每天都会轮流陪夜。
我们总想着,如果自己多做一点,对方就能稍微轻松一些。
2018年年底,我发过一条朋友圈:谢谢我的手足,当排山倒海的“后天”(形容生活出现大灾难)来临之际,用理智和担当给我缓冲,用身体力行和我共同尽责。
前不久,在照顾母亲的第五年,她过世了。我和弟弟沉浸在巨大的悲伤里,但我也知道,我们能完完整整地陪伴母亲五年,已属幸运。
如果不是姐弟间互相扶持和打气,或许我真的撑不过这身心俱疲的五年。
非独生家庭的快乐,独生子女永远不懂(作者:十点人物志)
大立冬兒
?没必要整对立……这个话题就没必要
我爱乔29
“哥,拔吗?”“拔”
我叫不知道201312
姐弟俩已经非常强大,非常的不可思议了!我家里也有过肺癌晚期的人,最多一年时间,你们母亲的五年就是姐弟俩拿命挣回来的
囧甲寅
无聊的话题,人生百味,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