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分享中国国家博物馆玉石玉石科普 兽面纹玉剑斑,属于战国时期,高5.7厘米,宽6.1厘米,1955年四川省成都羊子山172号墓出土,青玉,有黑色沁。器呈梯形,上宽下窄,两腰略收,抛面呈椭圆形。一面下部饰兽面纹,上部饰勾连云纹、斜线纹和波折纹,四周饰波折纹。另一面饰勾连云纹及波折纹。上端椭圆形内阴刻勾云纹,下端有三个相互通联的孔,用来与剑相连。采用减地凸起阳纹及阴刻为主的雕刻技法,纹饰雕刻线条流畅,精美清晰。
此器上有黑色沁,古玩界称之为黑漆古或黑漆骨。是由于玉器表面在长达数千年的墓葬中,在水或土中受到铁、锰、碳等元素的侵蚀而染成黑色。玉器受沁,与埋藏时间长短有关,也与埋藏地的土质有关。传世品中,有用人工染成的“水银沁”或用黑漆染成的假黑漆古。人工染色已成为仿制假古玉、假骨董的主要方法,这需要我们对一件器物的形状、纹饰、加工特征和时代特点等多方面结合起来看,判断器物的新旧和真假。
西南科大校青志2022 西南科大校团委实践部 才子飞舸志愿服务团队 西南科大微力量志愿服务团队 西科大国防小白杨志愿团队 西南科技大学环资青志队 西科经管青志中心 西科大信息学院青志实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