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发疯”一词总是沉重或悲情的...

发布时间 :2023-11-22 11:44:41
曾几何时,“发疯”一词总是沉重或悲情的——

哈姆雷特的“发疯”,让自己在意图与行为间保持了中立;
麦克白夫人的“发疯”,印证了罪恶欲望的反噬;
蘩漪与侍萍的“发疯”,将几代人的悲剧没入尘烟……
而当代年轻人,却重新定义了“发疯”,也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发疯”方式。

不论是弥漫于社交媒体的“发疯文学”和表情包,还是各种上天入地、联通古今的“行为艺术”,“发疯”好像使我们种种负面情绪得以倾泻,重新拾起面对困境的气力,也似乎可以帮我们剥开尘世的壳,让真正的自我跳脱出来。

11月26日,《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作者——资深心理咨询师史秀雄 史蒂夫说 将做客云南昆明 璞玉书店 ,通过故事与现实的相互映照,与读者朋友们一起聊聊内耗与“发疯”,探寻情绪纾解的科学方式。

活动详情及报名:活动预告 | 与其内耗,不如“发疯”?

热门评论

世纪文景
世纪文景

收到很多读者的热情反馈,书店特别加开了一些免费名额,想参加的朋友把握最后的机会扫码报名!大家明天见啦!

史蒂夫说
史蒂夫说

昆明的朋友们明天见!

璞玉书店
璞玉书店

期待昆明见[打call]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