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认识小儿肺炎 从中医角度看,这些属于“时行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的范畴,基本病机为“风、热、痰、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肺主宣发肃降功能失常。
中医不管其感受的是细菌、病毒抑或支原体,都是根据其发热、咳嗽、喘促等症状,辨明其病机为肺气郁闭。由于外邪或是痰浊,阻遏肺气,使肺的宣肃失常,发为咳嗽、咳喘。有因风寒起者,有因风热起者,有因痰湿动肺者,有因痰热扰肺者,有阴虚肺热者,有食积生痰者。
两例医案分享:
01、健脾化痰、止咳定喘治肺炎,6剂愈
患儿,男,2岁,受凉之后咳嗽不止,经输液治疗未见好转,就诊陈宝贵教授。刻下:咳喘痰鸣夜甚,有时呕吐,大便溏,次数多,苔白,舌尖稍赤,脉滑。
西医诊为肺炎;中医诊为:咳喘。证属:痰蕴肺脾,肺失宣降。治以:健脾化痰,止咳定喘。
处方:半夏3克、陈皮3克、茯苓5克、麻黄1克、杏仁3克、砂仁3克、苍术3克,2剂,水煎1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日1剂。
二诊:痰减,呕止,大便正常,仍有咳喘。上方加厚朴3克,又取2剂。
三诊:咳喘大减,又取2剂。药后病愈。
02、清热化痰、宣肺定喘,6剂愈
患儿,男,5岁,因“咳嗽10天,加重3天”来诊。现症:咳喘、少痰、发热、体温39.1℃、口渴,舌红少津,脉滑数。肺部听诊有少量痰鸣音,面部轻度缺氧症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0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3%。胸片提示:右肺炎症。
西医诊为小儿肺炎;中医诊为咳喘。证属:痰热蕴肺,肺气郁闭,热邪伤阴。治以:清热化痰,宣肺定喘,甘寒养阴。
处方:麻黄3克、杏仁6克、石膏12克、甘草3克、沙参5克、麦冬5克、花粉5克、山药5克、浙贝5克、天竺黄5克、金银花10克。水煎1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2剂。
二诊:咳喘轻、发热减,体温:37.8℃。又取2剂。
三诊:无明显咳喘,不发热,舌转润,又取2剂。药后病愈。
(温馨提示:文中处方为中医专家根据患儿病情开具,切勿照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