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在11月终于松口...
发布时间 :2023-12-01 15:45:48
美元,在11月终于松口,鸽派信号出现,市场一致预期美元加息周期将进入拐点,预示明年6月份可能进入降息周期。与之伴随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值,从7.4,惊天大逆转到几乎升破7.1。人民币大幅升值,意味着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上升了。但是经济主体——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的信心似乎依然不动。究竟是什么在压抑着人心呢?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大体意思就是政策当局可能会出现言行前后不一致,承诺不可信的情况。通俗的说就是市场上调侃的“夜壶理论”,并没有一个可置信的机制让人们相信会一直不变。这些政策占据着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制高点,理论上和长期来看都无可指摘,但缺乏现实理性和落地执行的科学性,对经济主体的预期造成紊乱,甚至会造成惊吓。比如传说中的一揽子化债方案,房地产救助方案等,只是碎片化、被动式的见招拆招,失火救火。这个房子里还有哪些消防隐患,人们只能靠猜,这对预期管理是大忌——可计量的风险不可怕,那是“已知的未知”,最可怕的是“未知的未知”。大量在房地产、教培、互联网平台等失业的人,一窝蜂转到别的行业,导致了处处内卷。随意封杀和禁止讨论,很多数据也不再公布。事实上是,越是禁止公开讨论和随意封杀文章,人们的反应和猜测越是负面,这相当于变相的传播负面信息,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有抵御各种风险的免疫基础,关键是让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真正活跃起来,经济循环畅通起来。只有向社会释放真正的善意,让经济主体休养生息,有法治的长期保障,人心终究会“动”起来,中国经济也会实现高质量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