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一个人送上电椅的证词必须准确!”
话剧12个人repo戏剧
话剧·不论去到哪里,偏见总是遮蔽了真相
写在前面:我从未看过如此平淡收尾的结局,但我真的很喜欢。它不突然且不枯燥,它具有意义却仍引人深思,它清楚交代了故事的结尾但没有刻意煽情。这是戏剧的最高境界。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实际上没有什么事情和困难会以高光时刻作为结点,往往平淡才最平常。稀松平常的真实感也不单单只存在于结局,而存在于整部剧和每位演员身上。由于我在专业上的不足,我始终在思考戏剧表演究竟如何才能自如且真实,但从未得到一个范例,可这部剧很好的给了我答案。每一个演员的思考、闪现的观点和想法以及每一种情绪及其牵带的行动都让我相信,这就是一群真实的陪审员。
这部剧的特点之一:全剧没有任何明显的灯光变化,灯光变化的节点唯有四个:开场、打雷、陪审员3的独白、全剧结束关灯。一切都是那样简单,但你却完全不会觉得乏味。舞台之上,也没有任何一个道具和布景是无意义的,没有一件东西在喧宾夺主,也一样很简单。全剧唯一时常在变化的,就是——那12把椅子。它们承受着争执、抗衡、宣泄,也担任着创造、还原和秩序的任务。12把椅子由平均相对到环绕于中心、再由分散到乱做一团…无数变化旨在为人物和他们所讨论的一切服务。
我真心希望这部剧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他拥有着恒久的生命力。我们可以在如此平常的感受中相信舞台上的一切,这部剧即便外在变化较少但它的内在张力难以言喻。认知的反转、细节的推敲、争辩和细节中所展示出的人物性格、生动的人性、偏见对观点的模糊、剧情和人物观点的巨大扭转…没有一分一秒在浪费时间,更不会有一分一秒令你出戏。同时,它也没有一直在堆砌信息,它有着适当且真实的留白和沉默,这些陪审员中也有着能将你永远牢牢抓在舞台之上、极具特点却又真实的角色。
当然,我们还需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它的主旨以及剧本传递的信息上。在这部剧里,我们将会重新认识到生命的重量,也能够重新审视和反思偏见对于事实的曲解。实际上,在主观思考之下没有人可以真正触及到事实和真相。故事也如现实生活一般没有告诉我们,嫌疑人是否真的如所谓证人的证词一样实施了犯罪。就如陪审员们所述相同,我们、观众所得到的视角也一样“假设他有罪/无罪”“假设证人真的看到/在说谎”“假设…”。其实在这部剧之中,每个观众不同的见解何尝又不是剧作家设计的一环呢?我们所得到的自我解释也伴有主观性和对某些剧中所提及事物的一定偏见,没有一个确切答案,反而也是“生活的常态”。
生命是不容任何私人色彩践踏的,任何关乎生死的决定都不得儿戏,重视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剧中对于嫌疑人“无罪”的怀疑我想也不仅仅来源于“未成年”三字,更是对他人命运、生命的尊重和对还原事件本来样貌的谨慎。我依旧相信人心的正义和善良,动容难免,但不去正视这一切,才是最错误的选择。
这部剧里,没有真正的好坏正邪,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千人千面的世界。剧中也没有人在刻意说明自己的一切,仅在不经意的片刻言语之中,所有角色便那样立住了。
这才是戏剧,无论编剧、导演还是演员都没有刻意让观众情绪起伏或是倍受冲击。真实的传递和表达,吐露真心的剧本构成和文字,完美、不割裂的本土化翻译…
一定要看,相信每个到场者都已如剧中人物一样,千人千面,却同样获得启迪。
偏见一定难以割舍,也同样好坏参半,没有定论。但常去思考与自省总是好的。
无论如何,生命,永远不容凌驾!
06观剧感受话剧日常碎片plog北京演出 北京·北京喜剧院
心跳心跳
开场前遇到导儿就在等专业repo,收藏了![[努力]](https://face.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xt/normal/7c/2022_Keepgoing_org.png)
不吃鱼的猫Mao23
好细致的repo!写得真好![[打call]](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fb_a1dacall-1e0c4593f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