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后真相时代下,“热搜事件“如何被炮制出来的传媒学教科书——《热搜》观后感
热搜电影热搜 由于我之前很喜欢忻钰坤导演的《心迷宫》以及《暴裂无声》,尤其是后者,其冷冽克制的镜头语言带来的目不暇接的隐喻让人十分着迷。因此,这次他的新片《热搜》上映了以后,我就去看了。今年有非常多的电影关注现实主义的题材,但是关注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自媒体,关注“真相”是如何被制造出来,以及一个普通人如何对抗资本实现正义,这样的内容,目前也就《热搜》有体现。
坦白说,我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就是仿佛上了一节传媒学的案例教学课,至少看完后,我大概知道那些裹挟激烈情绪,煽动汹涌民意的“新闻事件”是如何被推送出来的了,这样也方便我以后面目不暇接的新闻,甚至有了几分冷静的勇气,以及重新获得能在事实与证据之间来回逡巡的目光和迟疑了。
《牛津词典》将post-truth(后真相)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该词指在一些特定状况下,客观事实对公众意见的影响没有感性诉求产生的影响大。通俗地说,“后真相”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情感和个人信念取代事实真相成为价值观形成的依据。而我们当今,就处于后真相时代,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自媒体兴起消解了传统媒体的专业约束和一家之言,比如我们现在就是习惯把社交媒体当作信息来源;其二、日渐浮躁的当下,我们只能习惯于碎片化的浅层次阅读,而且资讯过多,我们又很难有兴趣有时间在阅读新闻时对新闻报道是否核实真相反而对传播内容的情节、创作者投入的与之相符的情绪看得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偏好反转感强烈的“新闻”,也会更需要符合我们情感偏好的“真相”。
而《热搜》里女主陈妙创造的“妙想世界”自媒体王国就是出于迎合其目标群体(用户画像是25-35岁,生活不如意,女性居多)惆怅、同情、愤怒和正义的感情消费诉求,他们使用夺人眼球的标题,起到能最快激起客户激烈情感的内容,煽动大众情绪的多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加煽动性配乐、凸显情绪的图片以及文字等,实现其扩大市场份额和追求流量变现的自媒体运营逻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价值。她深知大众的选择性心理,该理论来自1960年美国学者克拉帕的《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他认为信息的刺激强度越高、与周围信息的反差越大、重复刺激等,越容易引起大众注意。大众对信息的“解码”不是简单的还原,而是积极的、带有创造性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以便使之与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相互协调。
因此,影片开头就用陈妙使用一则几秒钟的视频,便推送出一则校园霸凌的惊天新闻来。考虑到身负融资压力,她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博取流量,因此她并没有如记者一样没有去核查视频真伪,没有现场询问事情来龙去脉,只是根据手上的视频,便脑补出符合群众正义诉求的霸凌声讨,导致张小穗选择以死以证清白。而陈妙在自己承载着几百万粉丝的平台上,发布这样一则未经核实的满怀控诉的文章时,却只是轻轻地说,“有热点不蹭,天诛地灭。”
所以,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开头,导演第一次让观众站在上帝视角全方位地观察了我们平时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众多骇人听闻的新闻是如何产生的。而我们没时间思考,没时间查验,我们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指加入声讨大军里,生怕晚一步就无法跟上社交步伐,就不能及时挥舞正义之鞭。
这便是我们开头说的,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后真相时代”,由于我们不可能也没精力更没兴趣去查看整个画面,于是任由社交媒体截取部分片面的“事实”向我们传达“新闻”, 证实性偏差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会下意识地滤除与我们的想法存在冲突的思想或数据。因此,我们很容易对非常重要的问题做出极具选择性的描绘。在许多问题上,我们只能听到很小的一部分竞争性真相。
随着剧情推进,我们才发现原来张小穗不仅不是霸凌同学的人,还是另一起被一个无法撼动的权贵人士强奸的受害者。而这时候,一向以“蹭热点”从而最大限度实现流量的陈妙,感知到新闻人的责任以及女性的无助。虽然面临着双重投资的巨大利益诱惑,她不再是从前那个只顾蹭热点,罔顾事实真相的陈妙。这一刻,她是新闻人陈妙,她是被再也无法发声的张小穗视作唯一希望的吹哨人陈妙,她决定以一己之力揭开这个庞然怪物的嗜血画皮。
接下来的剧情,几乎就是完整地给我们展示了媒体如何引导事件走向,以及也让我们明白为什么现在的新闻经常会出现反转。所以我觉得《热搜》是一部合格的热点事件生成记的传媒学教科书。
首先,熟知流量密码的陈妙直接爆料张小穗是被恒世集团(这个名字隐喻,再加上该集团在电影里也有下属培训学校,就不难让我们联想到另一起真实的热点事件)的董事长王世民强奸,用最为猛烈的最为直接的字眼,最为强烈的情感控诉,剑指王世民。
这便是电影里提到的魔弹理论,他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众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般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能支配人们的行为。
但是,魔弹理论有一点的弊端,那就是当今是社交媒体的天下,其特点就是媒体与用户共同叙事,用户既是信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因此当鲜明的新闻送到各式各样的脑袋里时,必然会产生多种解读。首先是震惊,其次是同情和唏嘘,最后怀疑就会逐渐漫上心来,因为每个人的过去、认知和思维都不同,当我们及时面对同一碗面时,每根面条都是一个竞争性真相:你选择抽出来的那根面条将决定你对过去的理解,而你的理解又会影响你现在的行动。于是千奇百怪的解读就会产生。
这时候,恒世集团就会利用众人疑窦丛生的黄金时刻,控制新闻界的KOL不断传达辟谣的公告,试图借助法律这一带有公权力性质的规范,重塑其事实的不可置疑性。即使有质疑的反对声,也因为媒体上一面倒的声音而噤若寒蝉,电影里也用恒世集团出手辟谣后,舆论界都是支持维权,以及痛批张小穗是捞女的声音,那些弱小的怀疑的声音就不再敢发声,这也是陈妙说的“沉默的螺旋”,即社会传播中,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
陈妙是如何破局的呢?她可太了解传媒的套路了,她分析接下来恒世集团会做出一个看上去很合理的“人造真相”来让这件事盖棺定论,从而石沉大海,这就是后真相时代的一个不变的定律了。于是她想到,传媒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是强弱力量完全颠倒的世界,于是她拍摄了孤身一人拉扯跳楼重伤的张小穗之母辛劳工作的委屈劳累,仿佛行尸走肉,于是迅速激起大众同情,舆论再次反转。
其实她便是充分利用了传媒学的“弱传播理论”, 舆论世界是争夺关注与争取认同的表面世界,争夺关注的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认同。认同度的大小最终体现在人口数上。现实世界的弱者,一定是人口数多的一方。舆论要争取更高的认同度,就必须往弱的方向运动与靠近。大众为什么喜欢传播比如富商巨贾倒台、陈世美被唾弃或者高官落马等新闻,因为这些新闻包含了一个弱打倒了强的故事脚本,即现实里上述主体某种意义上是世俗标准的“强者”,无法被撼动,而他们的被打倒,就符合了群众的心理价值。但是资本的力量肯定不容小觑,他们通过强有力的权钱优势,让陈妙不能在任何媒体上发声,同时也如法炮制陈妙从前断章取义的截取视频做法,坐实了张小穗是自己主动踏上那辆死亡列车的“事实”。
在这些基础上,把刚才的“意见领袖”、“沉默的螺旋”、“魔弹理论”再次轮番上演,陈妙在传媒世界里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这一幕幕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现实中的新闻,反转频发。
首先就是社交媒体的特殊性,基于立场和利益,每个人都可以对事件的理解和对信息的补充,于是原先静态的事实被结构,导致事实文本始终处于高度的不确定性,真相成为各方供血的流动剧本。其中最有实力控制最大流量媒体的人,将会对“真相”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其次,当存在巨大的利益驱动时,利益主体,比如电影里的恒世集团通过对真相的遮蔽替换拼接掩盖,甚至禁止不一致表达的媒体发声;最后则是媒体行业市场化运作失灵,高度的市场化不仅未能增强媒体报道的水平与层次,反而对准确和客观公正的报道形成了阻力,甚至部分形成垄断的媒体,为继续维系其垄断地位和获取经济利益,变成资本的喉舌;另一方面,就像电影里陈妙一开始的理念一样,利用热点煽动情绪,最大限度地收割流量,为了追求速度和迎合情绪,很多时候需要牺牲事实获取的客观性,没时间去追问真相,没时间去核查报道的真实性。
这便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之所在,用一场精彩的传媒学案例教学,反哺了现实世界里后真相时代的写照。人们认为相信事实并非那么重要,由片段事实引发的情绪或情感更加重要,比如今年夏天某些媒体传播的怒怼无良上司潇洒离职的“新闻”。即使后来披露是假,但是大众也更愿意相信是真的,因为情绪是真实的,也更能左右人们的观点和态度。虽然影片最后,正义得到了声张,但是这中间充满了不可复制的巧合,以及少见的理想主义的光辉。
而更多的“真相”在现实里,就这样隐入尘烟。所以,这不是传媒的胜利,只是导演对真相正义的温柔。
除了传媒学的生动教学外,本片也涉及到一些性别议题,比如陈妙的母亲对不负一点责任的无耻丈夫,仍然克制不住地去救济;比如失去丈夫独自抚养张小穗的母亲,宁愿让女儿以死相拼的真相湮没,也要救活她,不得不向资本低头的怯懦;再比如,对女学生进行性虐待的岳鹏,与陈妙沟通时总是语言恩威并施地进行性骚扰,在确定得不到她时,便展开假公济私的疯狂报复。这些仿佛仍然生活在旧版本里的男性女性,看上去好像有点性别议题的意思,但本质上还是权力问题,他们并非依赖相反性别的这个人,而是依赖他们身上所带有的强权的符号。而这些权力,以金钱为媒介,以舆论为武器,漠视苍生,普通人能实现正义,靠的就是结尾处,那人类永恒的勇气赞歌。
导演的镜头语言用得十分熟稔,这一点在《暴裂无声》里早有体现。比如象征着钱权的王世民,始终只是一个模糊的脸,印着肥胖的矮小的身体,暗示权力的孱弱与虚无;比如抢救张小穗那永远塞在她嘴巴里的氧气管,不是在救她的命,而更像一只翻云覆雨手,让她永远闭上嘴巴,无法伸冤。但是,她和同学在天台上,狼藉的桌椅堆里坐着,让我想到了电影《超脱》的最后一幕,亨利也是在破旧的桌椅堆里读着《厄舍府的倒塌》。好在,《热搜》里给了他们一个真相。
令人悲伤的是,电影里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陈妙是手握真相的那个人,她可以借助导演的戏剧化安排,给受害者一个公道。即使我们已经根据本片,了解了真相是通过何种技术性手段被肢解和扭曲的,各方势力是如何利用传媒学知识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传达自己的观点。是的,我们知道了。但是,当我们回到后真相的现实世界里,当我们只能掌握片段,只能看到部分事实,而且任由大众凭借自己主观去结构和脑补“事实”时,又有谁是带着命定的“真相”还我们一个正义呢?或者,当我们面对应接不暇的资讯时,我们能否做到超越我们理性的经验判断,如何做到不盲目被情绪所裹挟?
我想,这才是本片希望我们深思的地方。
Kamupa_nerura
看完剧评,这片给我的感觉是理论+元素堆出来的产物,不会对人物和剧情产生更多好奇。把注意力放在媒体的手段上,小的故事什么都在讲,女主焦点的主体性被稀释。如果纯粹荒诞玩形式我可能会喜欢,如果还想要剧情,感觉并不能让人充分入戏,因为观众日常如果漫不经心对待社媒,也会如此对待这部电影。
Miss汉谟拉比
对的,人物刻画和动机………所以我说是一部传媒学教科书
Kamupa_nerura
回复 Miss汉谟拉比:一针见血🥲
way2cc
准备去看[老师爱你][老师爱你]姐姐有公众号吗!感觉可以同步![[偷笑]](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d_touxiao-0d995330b6.png)
这在微博算长篇文章了![[笑cry]](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d_xiaoku-f2bd11b506.png)
Miss汉谟拉比
有,小美书影,那我晚上贴一下
Miss汉谟拉比
回复 pangoddddd:好的
id花椰菜
全文阅读完毕,给自己鼓掌,更给小美姐掌声。写得太好,鞭辟入里,文字在姐的手里幻化出各种形,太精彩,我能理解姐为啥一直不能放弃写作了。看完后,忽然浮现当年侯佩岑(我对她无感)谈及放弃主播生涯的理由,她觉得新闻很神圣,而经由自己口中播报的这一条条新闻她不能确定真伪。
Miss汉谟拉比
回复 id花椰菜:尤其是我们又学了法律
id花椰菜
所以曾有人说新闻唯一能确认的就是日期,其他都存疑,端看你愿意相信哪一方。过往,但凡一则内容里有明显煽动情绪的言论,我都略过,我一向以为如能逻辑胜人,不必操控情绪。看了姐的这篇长文,才知晓远非这么简单,以后我可能对于新闻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谢谢小美姐![[爱你]](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d_aini-09d5f3f870.png)
是琦不是琪_Syl
联想到之前看的一本书讲到“社交媒体危机”。摘一段“严格来说,这不能算是危机,除了令人不太舒服,它仍是很有效的沟通工具。”
Miss汉谟拉比
回复 是琦不是琪_Syl:对的,就是情绪先于事实
是琦不是琪_Syl
夸夸,小美姐的影评对后真相的解释更专业也更细致,还为此看完一本书也太厉害啦!po出这段话只是因为之前看到“后真相”这个概念觉得很有意思,没想到会有机会在这看到![[求关注]](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lxh/lxh_qiuguanzhu-d5e122b2f6.png)
![[求关注]](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lxh/lxh_qiuguanzhu-d5e122b2f6.png)
MoIaIa
刚好今年有准备考新闻的研,看着熟悉的名词一个个被你诠释得生动有趣,小美姐真的很厉害!![[赞]](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h_zan-44ddc70637.png)
![[赞]](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h_zan-44ddc70637.png)
![[赞]](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h_zan-44ddc70637.png)
Miss汉谟拉比
等你上岸记得推荐书给我哈,我对传媒学有兴趣!
法考过了还得加油呀
写的真好。
法考过了还得加油呀
我想到一部国外讲新闻的电影,叫《聚焦》
大猫的自我修养
我现在的知识储备不允许我看这么多字,艹,我以前半天能啃一本书的,我废了。
炮炮_施展名为异议的法术
本来不打算看的,看了小美姐的长篇影评以后,忽然好奇想去看看
金红锦鲤
居然写了4414个字!!!
MissPretty的钞能力
准备去看
默儿是个田田
动起来动起来不是冻起来
即使知道了媒体玩弄、引导、控制观众情绪和看法的手段,还是难以在网络上拆掉牛鼻上的环,甚至不知道是否有人牵着线。因为真相由别人选择性投喂给观众,而我们是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
星-云-海
唉,普通人只能祈祷一辈子不遇上什么事儿,不然就只能问问自己值不值得用后半辈子死磕一个奇迹,到最后会不会转而怪自己的亲人成了受害人…
夏凉被自由空间
谢谢小美姐分享
石来运转288
刚刚泡脚时在公众号看完了,这输出力量,高产啊。![[赞]](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h_zan-44ddc70637.png)
朝歌作
有空去看
胖丫与肥狗
有空去瞅瞅~
嚯哈嚯哈咚咚呛
转发微博
Bubabababbu
xue平大朋友
看完 想去看看电影![[good]](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h_good-0c51afc69c.png)
![[good]](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h_good-0c51afc69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