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
❄️二十年只为一句话
老刘的书读起来总是令人酣畅淋漓,而且能让人又最直白、最易理解生活里的人情世故。上午我问小刘什么是黑色幽默,她说又过去了一天,而我离梦想又远了一步。又说,看周星驰的电影会有些搞笑的场景,但是细想后却笑不出来,最多是苦笑。我说那这一定是黑色幽默,因为书里的幽默是苦涩的。
为了保住丈夫秦玉河的工作,李雪莲和丈夫计划假离婚,没想到秦玉河和别的女人结了婚,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又或许就是真离婚。后李雪莲找秦玉河理论,只为一句真话,却又背上了自己是潘金莲的骂名。结果引来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为了证明离婚是假的,自己不是潘金莲,李雪莲选择了告状,这一告就是二十年。从青丝到白发,折腾了二十年,甚至期间一大批人下马,而最后却因为秦玉河的死而画上了句话。也许又不是句号,而是对命运的无奈和妥协。这二十年的告状路程以及最后一次李雪莲病倒却无钱住院,无疑不充斥着悲剧,而这种艰辛也让人觉得心酸和苦涩。
期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放下呢?也许是不让人觉得自己是个笑话吧。其实别人眼中的自己并不重要,无论过得怎样总会有人说些什么,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也许是希望有一个人相信她。不被人相信确实是痛苦的,尤其是当自己蒙上了不白之冤时。也许是为了一口气,又也许这一切慢慢变成了一种执念。对于这份执念,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可是我却不太明白。也许故事的最后“俗话说得好,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换棵树,耽误不了你多大功夫。”是想说,放下这些执念,因为种种原因,超出常理的阻力,我们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许唯有放下,才会让自己阴霾的生活逐渐有阳光吧。
关于离婚案这一件事,我也不是太明白,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也许本来就是真的,如果秦玉河没有另找他人,那么李雪莲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生下孩子,逃避掉本应该受到的处罚。那么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呢?出于法律,离婚是合法真实有效的。也许本来就是假的,这件本该是芝麻、蚂蚁般的小事,却一步步变成了西瓜、大象般的难事。如果相互不推诿,积极作为,那么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这件事确实棘手,但中间的流程也是能够努力去发挥作用的。又或许大家都没有错,这就是那个时代,这就是人性。也许大家都错了,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又或许故事本是荒诞的,是非理性的,是不可理解的。如果非要求一个结果,那加缪的观点可能会得到答案:“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部分必须摧毁的幻想和误会。这误会的根源在于人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对这世界的错误认识。荒诞是无法消除的,因此人不要试图去理解荒诞,应当选择勇敢而清醒地接受荒诞。尽管这种荒诞如同命运和死亡一样不可战胜,但我们仍要愤然向荒诞提出挑战,为自己的生命赋予自我的烙印。”
此时序言结束,正文:“玩呢”开始,仿佛真正的主人公是史为民,那个被撤了职的同样冤枉的人。他的故事仍是荒诞,但却有和李雪莲截然相反的人生。他不同于李雪莲对待事情的倔强和执拗,而是选择开了一个饭铺,生意红火,也算过得自在。为了赴牌友之约,以怪诞对荒诞,仿佛让故事更加荒诞不经。但这也许是作者想表达的吧,对于李雪莲最后的释怀,也是对于她之后生活的一个暗指,至少我希望是。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撒米,一千个人在后面拾,还是拾不干净。故事的结束不代表生活的终结,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仍会经历着“同样的事”,是坚持还是放下,如何选择,如何取舍,可能才是当下的意义吧。
我不是潘金莲
麦当之中华肉包拳
啥时候把申论写这用心,就成了![[doge]](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d_doge-be7f768d78.png)
GeGflipped
这才是瞎写
脑子里喷涌而出,几分钟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