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写绍兴游记)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因为知道上午越城马拉松🏃🏻♀️拉警戒,就决定吃了早餐,就在越城区一带游荡。
江南只要天气好就是可爱的。从鲁迅故里爬上brt两站路就到宋梅桥书圣故里(甭管到哪我都能识路……),昨个来的时候我就被路边一闪而过的景致给吸引住了:一大片白墙黑瓦自然状态下的民居。
从红霞羽绒进入小街,两旁是寻常人家,街边有绿植有杂物,感觉右边左边略有高差,右侧房屋进户有高阶,进入有旧时小厅堂,堂后似有房间小院。
这种观感一下子让我想起,幼时老街上我的老太家(外公的妈妈),以旧时的房屋结构,街巷氛围,这里反正是相似度极其高。那里漫漫一片旧民居,古街巷弄,也是临河而建,据说更早之前对面街房子、澡堂子、沿河一带都为老太老太爷家所有……
这样想来,对旧屋旧物的情结兴许小时就已慢慢扎根我心底了,虽然我自此之后与旧无缘,还自觉喜新厌旧。
就这么,边走边看边想边拍。这里著名的是王羲之的故事,题扇桥、躲婆弄、戒珠寺,墨池,但更多的意义丰富在于不注明处。
这里有日常,老人很多,拉琴的、发呆的、做杂事的、卖小吃的。他们脸上多是平和,就连吆喝也显得平声静气。我觉是他们维持了这里的生活感,日常美学,老人真的是宝藏。
这里有生机,穿行其中,我爱看那些因为各种实际需求而置办的杂物、满当当的摆放、随性种养的植物,这就是活生生的人气,千篇一律有什么意思?
当然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包容的、平等的欣赏别人的生活,审美、捕捉美并不是常人所备及所需。
走读中国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