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们念佛功课做完后的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还有一首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我们通常用第一种,为什么不用第二种呢?第二种是净土要门的回向文吗?
答: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两种都很好,但是我们用第一种,不用第二种。为什么呢?
因为传承不同、作者不同、繁简不同、内涵不同、权实不同、要弘不同,有这六点不同。
第一,传承不同。“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是我们传承的祖师所写的回向文,当然用我们传承祖师的啊。
第二,作者不同。这是善导大师所作的。
第三,繁简不同。这两首偈子比较起来,大致内容是一样,不过善导大师的偈子更加简明。“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这是回自向他,“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这是回因向果。
另外一首偈子也有这些,“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不是一样吗?“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这也一样啊!“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和“平等施一切”是一样的。只有一句不一样“庄严佛净土”,这个比较繁琐一点。
第四,内涵不同。内涵上不同在哪里?就是“庄yan佛净土”这个地方不一样,这一句容易让人误解。
一般人就理解说:“我所修行的功德回向给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让极乐世界更加庄严。”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讲不过去,说不明白了。当然,他可能是站在心性的立场来讲。
第五,权实不同。善dao大师这首回向偈,非常直白,透明,真实。
第二首是方便引导,就是引导大家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回向给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不是方便诱导吗?这叫权。
第六,要弘不同。这就回答了他的问题。善dao大师这首回向偈是弘愿门的,直接站在阿弥陀佛本yuan救度的立场。所以,“此功德”就是念佛的功德,“平等施一切”大家平等、一样。
第二首是要门的回向偈,它是方便导入的。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