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遍杭州的角角落落之——高士坊巷
杭州城南旧事宋韵二十四节气 正午时分,想着去中河边上走走。
今日是农历十月廿三,河边已是层林尽染,尤其是法国梧桐和活化石银杏。风吹叶落,遍地金黄,真是大自然给出的最经典美拉德穿搭范本。虽有翻飞蝴蝶般的叶落归根,却没有丝毫的萧瑟与凋零之感,或许是因为此时的阳光,和煦得正好。
见一位老妇人,打扮花俏,正在捣鼓手机和三脚架,自拍得很投入。我主动上前,提出要帮她拍。老妇人不拿正眼瞧我,就拒绝了。悻悻然离开,想起前天读到的诗句,大意是——我不是诗人,写诗只不过是我独处的方式。我想,老妇人很享受这种美景下的独处,拍照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而外人的介入,会打破那种独处的寂静之美。我便释然了。
正要穿过中河南路,发现右侧的六部桥东公交车站,蓝色站牌下都是银杏树叶,格外唯美,称之为最美公交车站不为过吧。
一转,两转,来到高士坊巷,一开始以为是我的老祖宗住过的巷子呢,哈哈。不曾想,是北宋一名不图仕途的高士曾居住在这里得名。这位高士叫徐复,字复之,宋仁宗赐号“冲晦处士”。原来高士不姓高,且不是杭州人。
回来网上查了,有位女作家罗鸿写过一篇文章《至今百里诵清风之高士坊巷:大隐不妨居市井》,把徐复的故事,来龙去脉写得很清楚,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找来读。曾巩、范仲淹等都非常欣赏他,给他写了不少诗,我特别喜欢这句,“平生寄意江湖上 云自无心水自闲”。
徐复科举未中,便不再追求功名。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精读天文、地理、五行和奇门遁甲,还专注于研究直至精通《易经》。高士平日里以讲学和培养弟子为主,也常在家中与文人雅士高谈阔论,针砭时弊。
徐复认为书一旦读完,就没什么用处了,看完就全送了人。不过他记忆力惊人,看过的书都能背诵。这也是凡人所不能企及的。
闲云野鹤的徐复给城南这个小巷子带来了仙气,满地黄叶,疏密相间,透着宁静安详之气,明亮如初。
微博同城
此微博“添加位置”能帮更多
杭州同城小伙伴发现本地新鲜事和宝藏打卡地。 发布支持添加异地位置(发布后编辑也可以),如何操作请查看>>
网页链接
卉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