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刘巨德艺术作品展本次展览...

发布时间 :2023-12-05 23:55:29
游走——刘巨德艺术作品展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刘巨德先生国画、陶塑、瓷艺共70余件,这些作品是刘巨德先生近几年来艺术探索的代表性创作,其中国画有“大青山”、“大荒山”、“红草地”、“雀鸟灵光”、“花开后草地”、“风吹过后草地”以及装置艺术“流沙湾”等,反映了艺术家心游故土,逆流而上,寻源问道的艺术情怀。

刘巨德先生自述

每次作画,在白净的宣纸上,我总是先把浓黑的墨放上去,试图佔满、把握、稳定整个空间。至于那墨块、墨点、墨线是什么物象,似是而非,我并不完全清楚。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抽象点、线关系,引发着我,牵动着我跟它游走。即千笔万笔非一笔是物,最终又都幻化出了物。
面对万物,西方人要“打开看”,要剖析,讲究结构准确,而国人“抱着听”,听之以气,讲究气韵生动。前者找看得见的,后者找看不见的,这是文化的差异,“打开看”和“抱着听”是两条一实一虚互补的路,他们都是人类的智慧。从后期印象派以后,这两条路的亲和性大大增强,既相向而行,又距离贴近。当然古典艺术中也早存在着这种差异的亲和性,到后期印象派几乎重合了。都在探寻那个神秘而不可琢磨的“道”。用看不见的去画看得见的,用看得见的,去画看不见的。
“道”是中国人对终极真理追寻的一个称谓,代表了中国哲人的自然观、宇宙观、生命观。李政道先生有句话给我记忆很深,他说:“物生道,道生物,物为道之成,道为物之行,天地之气物之道。”我想用这句话注释古人为什么提出“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为最好。绘画旨在模拟道生万物,万物生道的博大情怀和宇宙之理。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