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内河航运新图景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发布时间 :2023-12-06 10:00:19
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共绘内河航运新图景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经济强国必定是航运强国。如何书写好交通强国建设内河航运篇章?在12月3日举办的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主论坛上,嘉宾共享经验、共商对策,深入探讨推动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

畅通内河航运 支撑经济发展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内河航道里程、设施规模、运力、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郭青松介绍,我国内河航道建设成就显著,基本建成了以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三角和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为主体,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体系。到2022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其中三级以上达到1.48万公里。

长江是内河航运主通道,长江水系14省市内河航道占全国内河50%、港口码头泊位占90%,是全世界运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实现转折性变化;坚持干线牵引、干支联通,建成了长江干线‘水上高速路’;坚持开放融合、协同联动,建成了集中统一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交通强国试点任务逐步形成‘长江方案’。”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介绍。

长江航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长江数字航道全面建成,自主研发长江电子航道图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发挥‘干线牵引’主导作用,服务范围覆盖4500余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长江航道局局长曹江洪表示。

“在长江航运的示范带动下,珠江航运达成‘亿吨水网、亿吨干线、亿吨港口、亿吨船闸’的‘四个亿吨’目标,实现高等级航道里程、船闸货物通过量、船舶平均吨位、内河货运量、港口吞吐量的‘五个倍增’重要跨越,珠江航运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实施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华表示。

作为全国规划“四纵四横”高等级航道中的“纵二”,江淮运河于今年9月16日全线试运行,实现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联通的世纪梦想。“江淮运河全线贯通后,我省航运格局被重塑,正式形成‘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的新格局,千吨以上货轮可直接通江达海,缩短航运里程200—600公里,预计每年可节省腹地大宗货物运费60多亿元,沿线工业企业物流成本降低5%—10%。”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聂爱国表示。

汉江是湖北省的第二条生命线,流域面积6.2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34%。湖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宪礼表示,汉江已成为串联武汉、襄阳和宜荆荆都市圈的大动脉,是畅通万亿汽车走廊、千亿磷化工产业集群等核心产业的大通道。

发展智能航运 提升航运价值

“我国内河航运如果从运输量和发展速度上看,无疑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快的,但从高质量发展要求上讲,还存在一些短板,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难题需要破解。”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表示。

何建中表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航运业发展的时和势,加快推进内河航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促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内河航运深度融合,以‘数据链’为主线,构建数字化的采集体系、网络化的传输体系和智能化的应用体系,创新航运服务平台,深化航运创新发展模式,把‘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理念,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成服务的新产品,形成发展的新业态,提升航运的新价值。”

何为智能航运?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认为,未来趋势将是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数字化是利用高新技术,打造数字底座,创建数字航运的技术体系;网联化是以船舶为载体、港口为节点、客货为对象,实现“船舶、港口、货物”多节点互联互通,“人员、装备及环境”交互网联运营;智能化是按照“人主机辅、人机混智、机主人辅”分阶段迭代,按照增强驾驶、辅助驾驶、人机共驾、自主航行的路径逐渐演进。“目标是构建航运系统各要素融会贯通、自治共享的新型运输系统,实现船、港、航和客、货等的信息互联共享。”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翼表示,长航集团将建设智慧长江,在加快长江航运数字化建设方面当好“先行军”。“加强科技创新,组建绿色智能航运创新联盟;加快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长航’;在长航局指导、支持下,积极参与‘131’工程;与相关港航单位共同推进数字长江建设;推进‘船、港、货’互联互通,助力长江航运智慧转型。”

珠江智能航运有不少重大问题需要攻坚。“顶层设计不完善,战略研究不到位,建设重点和路径不明确,智能航运发展不平衡;缺乏省部间、地区间、部门间统筹协同,数据交换、共享机制不健全,信息孤岛普遍存在。”王建华指出,未来,珠江智能航运建设将锚定“一个目标”,即以信息化带动内河航运现代化,完成优化完善珠江智能航运建设规划、逐步建立智慧航道服务体系、凝聚部省合力加快建设智慧港口、扎实推进船舶标准化推进工作、坚定不移推动珠江航道体制改革“五大任务”。

发展绿色航运 守护碧水蓝天

环境友好、生态保护,是高质量航运的重要体现。主论坛上,嘉宾们畅所欲言,积极为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出谋划策。

严新平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将改变柴油机动力一统天下的格局,LNG、电池、燃料电池、甲醇、氨燃料、生物燃料、太阳能、风能等在船舶上的应用都在发展中。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将是柴油、低碳燃料与零碳燃料共存的局面。他强调,受到能源“产—运—储—注”的约束,应尽可能避免不同能源基础设施重复投资。

“要加快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和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深入推进铁水联运发展,推进干支联运、江海联运、水水中转发展。”郭青松表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武斌介绍说,三峡集团将按照“全线贯通、局部循环”的思路,打造电动船舶商业化运输示范线,至“十四五”末期,在长江上中下游分别打造多个中短途电动船舶循环运输线路,投资运营约50艘纯电动船舶;至“十五五”末期,实现电动船舶长江干线宜宾—上海全线贯通,计划投资运营超200艘纯电动船舶。

“长江航道局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干带支、干支联动,坚持耦合联动、协同共进,坚持系统观念、多元共治,坚持水路互联、资源共享,以长江航道现代化探索实践助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曹江洪表示。

长航集团积极践行央企使命与担当,全面落实长江大保护,全力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目前,长航集团已制定双碳规划,明确2028年达峰目标,全面完成船舶岸电设施和污染零排放改造,先行先试探索“电化长江”“气化长江”,开展绿色修船及其他绿色港航服务业务。“未来,我们将加快‘电化长江’‘气化长江’步伐,推广应用电池、LNG、甲醇、氨等清洁能源,提升船队绿色化、标准化、大型化水平,大力发展全程物流和多式联运,稳步打造清洁能源船队,建设绿色长江,在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方面当好‘排头兵’。”张翼表示。(中国水运报)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