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闪一闪亮星星 预售

发布时间 :2023-12-06 20:18:38
影版《一闪一闪亮星星》预售破亿,“张万森下雪了”也变成“张万森没票了”(仅指下雪场),属实给我整懵了!
尝试简单猜测梳理一下,没有答案、仅供参考。

一,剧版观众基础
首先我们对比类似言情/青春题材。
剧版《想见你》八十多万人打出9.2的豆瓣高分,影版预售票房为1447.4万,首日预售票房1270.6万。最终评分6.1,票房总计4.03亿。
剧版《最好的我们》39.8万人评分8.9,影版于19年6月6日上映,预售票房801.5万,首日预售票房773.9万,最终评分为5.1,票房总计4.17亿。
剧版《一闪一闪亮星星》18万人评分6.8,截至发稿影版预售票房已达1.24亿,首日预售票房7847.1万。
(和想见你一样有穿梭时间设定,粉丝似乎称之为小双闪,以下简称一闪)
你看,该片剧版拥有不错的观众基础,但对标同类可见,仅仅剧版基础不足以支撑。

二,圆梦升级版?
剧版原本只是一部小成本分账剧,很有黑马架势,杀出了预期之外的效果,频频出现在各路行业稿件盘点中、似乎一度成为“分账剧新可能”的代表。
由于制作经费有限,剧版很难称为精良,后半段也未必能构成严丝合缝的逻辑闭环,优点似乎集中在浓郁的情感属性。
《一闪》影版似乎被视作“更充足的制作经费,意味着更好的作品品相”,一方面这是情感驱动力的延续,另一方面或许也意味着夹杂“了却遗憾”和“质感升级”属性的更高期待值。

三,仪式感
《一闪》推出1314人工降雪的“降雪场”,票房的卖家秀视频仪式感拉满,情绪体验更外化更浪漫化。
此前《地球最后的夜晚》打出陪爱的人跨年宣传语,文艺片货不对板、不符合情侣观影期待,惨烈翻车。如今同样搞仪式感,而这部内容调性明确,大概率不会出现被骂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形吧?
我个人最感兴趣的,觉得品控最不好把握的,都是下雪场。下雪效果视觉相对可控吗?降雪时长多久?会导致淋雨感冒吗?影厅不同位置观感会否不同?等等等等疑问很多,无意质疑,单纯是好奇。

如果下雪场操作简单、效果高度可控、体验普遍良好,那么这或许是内娱电影宣传史上非常聪明亮眼的一步。后续影片口碑如何,后续因热度话题慕名而来的“非目标受众”群体是否依旧买账,都尚未可知,无论如何,小黑马IP杀入大银幕、在有针对性且有创意性的操作之下,已经给了内娱一点小震撼。
希望实际执行阶段下雪场也都是美好的双向奔赴,或许后续其他影片也可以有一些氛围感、互动感、仪式感之外的亮眼发挥。
以上。

一闪一闪亮星星 预售微博新知博主

热门评论

DSMsxx
DSMsxx

但是闪星跟他们有一个不同的点是,闪星有一个热议的“点”在,并得到大范围传播,就比如说“张万森下雪了”[并不简单]

焖锅一万
焖锅一万

你倒是把去年跨年疫情和今年的情况考虑进去,再去比票房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