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伤寒论条文串解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1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脉微缓者,为欲愈也;2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也;3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1.综述:

本条主要论述太阳病失治,发热恶寒阵发性发作,针对发热恶寒的症状倾向不同,讨论了3种不同的病情倾向、辨证及治法。
2.症状分析:

如疟状:

发热恶寒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呈阵发性而不定时。
脉微缓:

微为形容词,缓解为脉象从容缓和。
3.分条论述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
——

总论太阳病失治,八九日仍未解,现症发热恶寒阵发性发作
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

在综述的情况下,发热重而恶寒逐渐减轻,一天发作2—3次,不呕则未传入少阳,大便如常则未传入阳明。脉象由浮紧转为从容和缓,此为阳进阴退,病情欲解。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也。
——

脉微而恶寒更甚者,根据少阴病提纲,少阴病脉微细,这是邪正具衰而客胜主负。太阳病传及少阴,太阳少阴具虚,太阳兼少阴,风寒兼阳虚。不可在发汗、吐下,可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面赤,身无汗而痒,无汗说明卫气为寒所闭,面红为风寒欲阳之故(并无里热,因无咽痛口渴、二便色深等症),身痒为卫阳怫郁而窜动营分,此为寒风欲透而不得外透象,风寒郁阳,太阳表证,卫分及营,治疗需透卫(麻黄汤)安营(桂枝汤),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姚荷生按:

桂麻各半汤与桂二麻一汤,形式上好象是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合方而力量更大,其实均属轻剂,走表更捷,良以邪虽不盛,解之却应从速,势使然也。两方所不同者,桂二麻一汤属已用汗法之后,故麻黄更轻,而桂芍则较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