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记趣:亚
写过亚鱼,亚丑之类联想,读张光直“说殷代的亚形”,尤其文末提出未见亚形宫阙遗址颇受启发。
亚形宫阙未见,亚形墓穴常见。亚,宋以来作宗庙或建筑外形理解,那么再往历史深处推测一下呢?
按殷商吴越音(或粤语,越同粤),“亚”发音同“阿”。《尔雅》阿,大的丘陵。《毛传》注《诗经·小雅·菁菁者我》: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而陵墓在彼时为大丘,也可简称陵。
如此,以“亚鱼”为例,就是“鱼”的陵墓,我们所见的青铜器也就是“鱼”这个人的专属明器。
鉴于“亚”字形边框时有时无,也可说明“亚*”是一个合字,“亚鱼”可以理解为“鱼陵”。若无亚字形框,就是“鱼”的日用器随葬品。
甲骨文常见“王”,却没有“王”形作框的,也不见其他官职做边框,这个铭文理解为官职,似乎没有普遍性。
亚形边框,亚读音同阿,作“陵”理解是最合适的。而再读“亚立……”,问左右这个卜辞,应该是问陵墓位置左右的问题。涉及昭穆?待考证。
从亚字形墓葬看,“亚”其实是四通,连接四条墓道,那么亚字形建筑也是四通道的,形成缺角的原因,张光直先生的分析是四角四棵树。个人认为在远古以数作瞭望防御,后来演变为四角楼也是可能的。像是塔的底层结构,如真如塔,四方带四个台阶,便是亚字形。当时或许还没有造塔技术,但殷商造高楼是史料有记载的。亚字形,是带四道门四个台阶的四方楼宇建筑俯瞰造型图。
三星堆出土的塔形青铜器,在夏商周时期必然存在现实中的四方楼宇。塔和墓的文化基因和关联源于夏商。艺术和设计都源于现实,略高于现实而已。
亚,找个塔或亭子,就明白了。论古建设计、建造和保护的重要性。

附后博文是两年前对“亚”字含义的思考,旨在驳斥亚丑族/国,亚鱼族/国之说。今作拓展形成定论如上。
另附《中国青铜时代》的配图,可见“亚”字边框非职务的例子。
亚,陵也。如今故世之人名字加框,也就是源于亚字形框吧。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