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鼻炎方“1剂止,3剂愈”,1年治好180人,穷极一生,我追求的治病之道是:造化之内,天人合一。
我在临床,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个时代,好像变成了不治之症的温床。
前些年能治好的病,现在治不好了,前些年治不好的病,现在依然治不好。
这是医学倒退了?还是生物科技不管用了?我想了很久,都不是,只是社会浮躁了,人心不古了。
我见过一位前辈,治了一辈子病,家徒四壁,他对我说:现在的医院,已经变成了销金窑,很多中医,竟然当起了医疗机构的托,从中获利,这样的中医,还有救吗?
说实话,如果世上的中医都变得以赚钱为目的,我情愿中医灭亡,我不希望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生为之追求的事业,变成商人牟利的工具。
就拿鼻炎来说,病不难治,但是很多患者去了医院,医生又是洗鼻子,又是喷激素的,甚至有的还需要手术。鼻炎本就不是鼻子的事,但是却只解决鼻腔的问题,导致反反复复,今年好了明年继续犯。
他们给病人用最昂贵的药,用昂贵的仪器,他们只关心这个过程中自己能赚多少钱,至于病能不能好,病人的身体会不会受到伤害,他们不关心。
所以他们就用了简单直接的办法进行压制,你不是流鼻涕吗? 那就止鼻涕,洗鼻子;你不是打喷嚏吗? 那就想办法不让打喷嚏。你不是过敏吗?那就远离过敏原。看似问题得到了解决症状也缓解了,但是邪气还是留在了体内,鼻子连着肺,最后侵蚀的还是肺。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好像鼻炎更容易发作了,过敏原也越来越多。有的开始经常感冒,一感冒就犯鼻炎。
喷嚏鼻涕其实都是排邪的自身反应,一味的压制就把本该排出去的邪气,被留在了体内,中医叫“闭门留寇”,把入侵的贼人,不赶出去反而留在家里捣乱。
中医的思路是一个整体的,顺势而为,扶正祛邪。身体的五脏都有一个开窍于表的通路,鼻子就是肺的门户通路,所以鼻子的问题其实就是肺的问题。
去年,门诊来了一位患者,鼻炎8年,每到秋季8月9月开始犯鼻炎,早上喷嚏不断,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喷鼻器只能维持1小时,激素药只能维持几天,年年医年年犯,后来多方打听找我看了看。
我仔细看过情况之后,拟方:桔梗,元参,杏仁,橘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甘草。
患者一看就不乐意了,一般治疗鼻炎都是用的宣通开窍之类的中药,比如说苍耳子、白芷、辛夷等,而以上几味药桔梗、杏仁、橘皮、半夏看起来更像是止咳化痰的,就这普通的八味药怎么可能治疗顽固的鼻炎?我让他先拿回去用,用了就知道了。
结果怎样,患者服用第三天,鼻腔通畅了,喷嚏有所减少,1剂吃完诸症全消,继续巩固2剂,随诊1年未见复发。
在解释方子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鼻炎在夏天很少犯,但是秋冬季节更容易发作?
说明是人体在秋冬季节,抵御寒邪的能力不够,导致寒邪入侵引发了鼻炎,会流清鼻涕;而鼻塞、鼻痒是由于寒邪阻遏肺气导致肺气不宣所致;打喷嚏是因为寒邪袭肺,肺气排寒的表现。寒邪相对于我们身体的就是阳气。说明是阳气不足,无法抵御寒邪的侵犯,寒邪就会入侵人体,闲住肺气,被闲住的肺气既不能向上宣发,也不能向下肃降,从而导致清浊之气停滞转化为痰饮。
再来看这个方子,非常重视化痰。“痰”不单单是咳嗽的痰,鼻涕鼻塞也是因为“痰饮”。方中桔梗、杏仁、半夏、陈皮、生姜、甘草都具有化痰的功效。
人体内气机升降出入,就像一个圆圈一样周而复始,维持着人体内气机的动态平衡。当某种原因,比如说感受外邪,就会打破这种平衡,使气机逆乱。所以要升降有序,桔梗是升的,可以宣肺化痰。杏仁、半夏是降的,可以降气化痰。
生姜既能解表散寒,将寒邪排出,又可以温肺化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所以肺和脾是无法分割的。脾主运化,脾虚会导致运化不足水湿留在体内,故而又用陈皮和茯苓进行健脾祛湿,而甘草补脾胃调和诸药。
整个方子在调理气机升降的同时又健脾、清肺、化痰、散寒,专门治疗以流清涕、鼻塞、鼻痒、喷嚏等为主要表现的鼻炎、过敏性鼻炎。
在这个方子里虽然只用了8味药,但是却可“一剂止,三剂愈”,我对它的评价是“造化之内,天人一体”。
行医40年,我开过不计其数的方子,这个鼻炎方,只是去年一年,就治了180多位患者。临床上,很多疑难杂症,最后都是被很普通的几味药解决的.治病,不一定要用奇药、贵药,再便宜的药,用对了也能治病,再贵的药,用错了,对人体也只有伤害。
我是中医内科张大明。研究和诊治过敏性鼻炎、糖尿病、结节等方面的问题已经40多年了,临床上积累的大量的经验方,我的方子有一个特点【简单+便宜+安全+有效】。
【我的出诊原则】
1、能通过调节饮食和运动改善疾病,绝不开中药;能用中药治好绝不开西药;能用药治好绝不建议手术。
2、开方用药效果为第一、起效快为第二、便宜为第一、全程注意用药安全。
3、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做到没有分别心,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我的眼里只有患者。
鼻炎中医
huanyu123201801
桔梗元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