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的教育 ...
发布时间 :2023-12-07 21:20:37
俄罗斯联邦的教育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入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时期,国民教育也随之开始了改革的进程。
一,俄罗斯国民教育的法律保障与管理体制
1992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是俄罗斯独立后第一部教育基本法,它在总体上继承了苏联所奉行的国家教育政策,比较苏联时期的教育基本法,这部法律的新内容主要包括重新划分了国民教育体系的构成,确立了多元化办学模式,扩大了教育机构的管理及经营自主权,修订了义务教育的年限,细化了教育份额的投入等多个方面。随后教育改革是在《联邦教育法》及后来的《高教法》的框架下展开的。
2013年开始实施新版的教育法。新版的《教育法》具有突出民主,开放,教育权责明确,教育信息化等特点,其自身的技术性,科学性也有明显提高。同时之前的《教育法》,《高教法》同时失效。
二,俄罗斯国民教育的管理体制
苏联解体后,1992年成立俄罗斯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科学,高等学校和技术政策部两个部门,对各级各类教育实行联邦中央,联邦主体,地方三级管理。1996年政府改组后,成立俄罗斯联邦普通与职业教育部取代以上两部。2004年,普京连任总统,再次进行职能机关改组,成立了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作为联邦政权在教育领域的最高机构。对各级各类教育仍然实行联邦中央,联邦主体,地方三级管理。
三,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构成
1,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系统传授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一般文化素养,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其大纲包括四部分:学前教育即幼儿园阶段,初等教育即小学阶段,基础教育即初中阶段,完全中等教育即高中阶段。
2,职业教育
依据终身教育理念,俄罗斯将普通中等教育之后的各种正规教育都解释为公民为获得职业所接受的教育,一并归入职业教育板块。因此,它即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初等,中等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也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高等教育,而苏联时期被称为研究生教育的副博士,博士学位的教育被归为大学后职业教育。根据俄罗斯《高等和大学后职业教育法》,实施高等和大学后职业教育大纲的教育机构分为三类,即综合大学,专业性大学,专业学院。
3,补充教育
1992年《教育法》颁布后,俄罗斯教育体系新增添了一个补充教育系统。这是结合终身教育理念,将各级各类的校外教育规范化,系统化,锁所构成的一个与普通教育大纲和职业教育大纲并行的教育大纲系统。与苏联时期的各种校外活动机构相比,补充教育大纲一般都是有偿教育服务。
四,俄罗斯的几项重要改革
1,办学体制的改革
随着俄罗斯教育法的颁布,苏联销声匿迹70余年的私立学校开始出现,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私立学校的出现是国内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经济环境下不同生产领域对人才的新需求,也有助于满足受教育者不同的个体发展需要。但随着私立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教育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凸显。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不断加强对于私立学校办学的认证,规范和监管。
2,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实施国家统一考试是普京时代最重要的改革措施,其初衷是减少毕业生考试压力,遏制招生腐败,维护教育公平,保障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3,实施“侧重专业性教学”
实施侧重专业性教学,是俄罗斯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主要是通过调整教学结构,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促进高中教学的个别化和细分化,为学生铺设个性化教育轨道提供可能性,侧重教学不只是分文理两科,而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社会——经济学,信息——工艺学,四大专业方向。
课程设置从结构上分三类,一是基础普通教育类课程:必修课;二是侧重专业类课程:专业必修课;三是选择类课程;限选类课程。
五,加入欧洲教育一体化进程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高等教育仍然是单一学制结构,一般为5-6年,培养某一领域专门人才,授予毕业生高等教育专家文凭,同时获得工程师,经济师,医师等相应专家称号,实施单一的专家——副博士——博士,学位制度,是一种独特的高等教育体制。
2007年起,正式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学士,硕士两级高等教育体制。加入博洛尼亚进程促使俄罗斯高等教育实施了多方面改革,不仅有利于俄罗斯教育走向世界,而且也有助于俄罗斯受教育者个体的国际化发展,加强俄罗斯高校师生的国际流动性,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