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不除,就易为病。
昨天广东一早下了一场小雨,这可为难一早出门上班的人了,以往的佛山大道,车虽多,但胜在红绿灯少,一路畅顺。
平时倒不觉得交通是个问题。但昨天地一湿就麻烦了,湿就滞,滞就不通,一路上全都是车,走得人头晕肝涨。
我一早出诊,看到隔壁万科的常见的一位小姑娘穿着高跟鞋,以往是施施然,拿着一杯拿铁慢悠悠的走,今天一下了朋友的车就一路狂飚,我一看手机差几分钟就9点了,要迟到了,哈哈,人生百态。
这就是一场小雨引发的交通阻塞,在人的身体呢,如果经常有雨,各个血管经络就会经常交通阻塞,比如下面这个患者。
是湖南一个网友,48岁,是个报社的主编,长年伏案,用脑多,熬夜多,常年几乎没有运动,查体无“三高”症状。
但近2年来,特别是发了几次烧之后全身乏力,头脑昏沉、怕冷,对什么事就没什么兴趣,易忘事、汗多而粘,晨起口苦,胃口不佳,大便溏,人变得很懒。舌淡红苔白腻带黄。
医院说它是亚健康状态,神经官能症,开了点维生素。
确实是亚健康,但在我看来,是他身上有湿,所以引起的身体交通阻塞,令阳气不能畅通四肢,使人有气无力。
给他用了藿香正气散合柴平汤加减。先祛湿兼健脾(柴胡、炒黄芩、藿香,茯苓、苍术、炒白术、厚朴、半夏、陈皮、桔梗、砂仁、生姜、炙甘草),
药后胃口开了,但人还是比较懒,精力不足,
二诊以健脾益气为主,兼祛湿,用参苓白术散合保元汤加减(党参、干姜、炒白术、苍术、桂枝、生黄芪、五指毛桃、土茯苓、黄芩,炙甘草)
这样一调理,人就舒服多了,前期以祛湿为主,扶正为辅,是因为湿不去,补不能进,湿的本质是脾虚,所以后面用保元汤就是“盖土”的动作。
以上说到中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健康科普中医
谁与清风yz
“小姑娘穿着高跟鞋,以往是施施然,拿着一杯拿铁慢悠悠的走,今天一下了朋友的车就一路狂飚”![[good]](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h_good-0c51afc69c.png)
静观溪云
哈哈
“高跟鞋👠,拿铁☕慢悠悠…”看苏医生的博文很有画面感
韩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