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基层治理 贺兰这个社区“挖”出一群“合伙人”,居民幸福指数“蹭蹭涨”
为进一步激发社区多元共治的活力,凝聚多方力量,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贺兰县富兴街街道花园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和问题为导向,开展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居委会为“组织者”、业主为“当家人”、物业公司为“大管家”、辖区单位为“共建者”,构建合伙人责任主体共商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围绕居民需求、社区资源、服务需求为主线,开始了彻底、全面、深入的社区治理工作。
优化物业“合伙人”服务机制。坚持行业党建与社区共建双管齐下,推动物业服务企业积极主动融入社区治理,鼓励物业服务企业与小区党组织共建联建,实现难题共解、活动联办、资源联享。实践活动中,不断健全社区、物业、居民代表三方协商机制,围绕社区建设、困难帮扶、矛盾调解等重大事项进行协商,培育奥园小区“红色物业”示范项目;开展“支部书记领办项目”“红色开放日”“一小区一文化”等特色活动56次,解决居民诉求128件。广泛搭建“小芳说和室”“流动办公桌”“支部书记有约”等民主说事议事平台,讨论解决了燃气入户、小区污水管网改造、绿化改造、停车位改造、垃圾分类共同参与等多项问题,有效地回应了居民的生活诉求。
建立部门“合伙人”响应机制。整合辖区学校、单位、物业、派出所、卫生服务站等资源,根据社区合伙人的不同主体形式以及合作内容,社区建立三种合作模式。协议式合作,社区定期组织开展党建联席会议,充分发挥成员单位资源优势,找准与群众需求的契合点,通过成员单位认领,签订共建协议书,合力解决居民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分式合作,通过参与小区秩序维护、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开展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累积志愿服务积分,以“服务换积分,累积兑权益”实现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点单式合作,针对社区内有特殊需求或共同需求较为强烈的居民群体,“定制”服务需求,点对点链接相应资源,寻找相应特长的社区合伙人认领。
拓展公益+商业“合伙人”参与机制。积极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截至目前,社区签约新业态“合伙人”56人,囊括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理发店、义诊等;签约合伙人团队4支,共计开展志愿服务60余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着力发挥网约车司机、快递外卖小哥走街串巷,联通万家的独特优势,组建“小蜜蜂”志愿服务队,推动他们担负起城市治理前沿触角的职责,引导他们当好社情民意“收集员”、文明城市“宣传员”、基层治理“监督员”,壮大新业态“朋友圈”,聚拢社区治理“合伙人”,有力解决了一批社区治理中“看不见”或难发现的问题,成效明显。
“小区环境改造提升,共同缔造是关键。社区党员、下沉单位、居民群众以人员、资源、服务等各类要素‘入伙’,带动党员群众从‘要我干’向‘我要干’、‘你们干’向‘我们干’转变。”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王冬梅说。近年来,花园社区聚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由党组织搭台,合伙人“唱戏”,健全完善“参与式”治理机制,推动区域内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集全域联动合力,共解城市治理多元方程式,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