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大众语境前,旷野荒野在传统...
发布时间 :2023-12-14 11:54:39
在进入大众语境前,旷野荒野在传统的东西方文化体系中都与凄苦惘然,甚至说凶险联系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随着人类的改造环境的能力发展,以及心境的不同,自然的形象又逐渐成为一种具有被动气质的mother nature”想象,连带着荒野旷野/户外露营都变得温和无害很出片了。
在读环境史,The Promise of Wilderness,看到美国在上个世纪60s《荒野法案 》能意识到荒野理想是一个文化构建,而非准确的自然存在。对荒野的想象和国民性是紧密挂钩的,正如美国佬认为自己难以与欧洲在高度发达的文化上竞争,出于对空间和奇观的国民性认同,“欧洲有哥特教堂,我们有高耸大山”。“世界也许是由上帝创造,但只有国会才能创造荒野”,意思是说景观和权力活动密不可分,而一系列制造荒野的实践这就催生出国家公园、自然纪录片、自然保护区等等观看自然/保护自然的视角。
当然,这也影响了当代的我们对荒野/旷野的想象。
而且这种想象主要还是温带大陆性,或者温带季风气候区的,也就是文化上更强势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