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布甘肃临夏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点59分 (UTC 2023-12-18 15:39:30),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从国际地震学联合会(IRIS)数据中心下载了地震数据资料,研究了本次地震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过程。
团队选取信噪比较高并且沿方位角分布比较均匀的19个远场P波波形(震中距位于30°<△<90°范围之内)和20个SH波波形资料反演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构建有限断层模型,反演震源过程,获得了本次地震破裂滑动分布的初步结果:计算得到的地震矩为1.55×10^18Nm,Mw=6.06。最大滑动20厘米。
地震震源模型初步反演结果表明:这次地震为震级Mw6.1、震源深度约10公里的低倾角逆冲兼右旋走滑型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8秒。计算震中区的理论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表,2008)约为8度。
该结果可为地震灾害评估、后续余震趋势分析等抗震救灾工作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图一
临夏M6.2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采用下半球投影,同时给出了点源模型的P波垂向位移理论图(红线)与资料(黑线)的拟合情况。图形下方给出了两组节面解(左下,λ,δ,θ,h分别表示错动倾伏角、断层倾角、断层走向、震源深度)和点源模型的震源时间函数(右下)。
图片二
有限断层模型的远场P和SH波形拟合
左列为P波垂向位移理论图(红线)与记录(黑线)的对比;右列为SH波切向位移理论图(红线)与记录(黑线)的对比;并给出每个记录的方位角(左上)、震中距(左下)、振幅比(上)和台站名(右)。
图片三
地震断层面上滑动分布
图中分别给出了有限断层模型的地表投影(左上)和三维示意图(右上)
图片四
地震断层滑动分布投影
图片五
根据破裂过程模型计算的理论烈度分布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宋喜群、王冰雅 通讯员刘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