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发布时间 :2023-12-22 13:03:21
最近国际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红海那边又搞事情了,再加上前一阵美国战略和执行界的大师基辛格博士去世,就确实想瞎扯一下未来的国际局势。更令人关注的是,米尔斯海默最近说,美国的最大威胁是中国,这使得我更想瞎扯一下了(纯属闲聊)。
其实国际领域的矛盾,无非是贸易问题、地缘政治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等,都是可以找到一些现实存在的利益、权力和信仰等根源的。
那这里面,如何一下子就能说清楚呢,如果用美国黄金一代的几个所谓战略大师的理论来讲的话,就比较简单和清楚。
这还得从一个日裔美国人说起,这个人叫福山,在苏联解体之后,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兴盛一时,福山认为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由美国模式完全主导的时代,人类的各种矛盾和发展,都可以从美国模式领域找到化解办法和各种答案。
其实相对应的是,早在二战结束后不久(1946年),美国有一个驻苏联的外交官,叫凯南,专门为美国政府发过一个电报,逻辑是说,苏联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只要美国精心策划,对苏联进行针对性的“封锁”,苏联一定会自我“解体”。
事实证明,凯南确实是正确的,这也可能刺激了后来福山等人认知当中的“历史终结论”。
不过福山的老师亨廷顿实在看不下去了,为了反驳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就写了一本“文明的冲突”。等到2001年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之后,大家又开始觉得亨廷顿是对的,人类的冲突将会因为文明的不同,而出现新的“大动荡”,而不是福山所说的,历史会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终结。
那“文明的冲突”,真的就是人类和平面临的最大威胁吗?米尔斯海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里面就指出,不同文明是可以相处的,但文明跟文明之间的相处,以及世界贸易的互动等,都不是人类矛盾的根本引爆点。
那米尔斯海默的逻辑当中,世界动荡的根源是什么呢?他认为是“多极化”。你没看错,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正走向多极化,而米尔斯海默认为,这正是世界动荡的根源。
原因是什么呢?米尔斯海默认为,正是由于多极化,小国有了多种选择,大国对小国的影响减弱,小国之间,或者说小国跟地区大国之间,可能不再产生忍耐和妥协,然后为了一些小的矛盾就选择大打出手,最后会把大国拖入战争。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米尔斯海默认为,真正要维系世界的和平,恰恰需要美苏冷战一样的两极格局,这样的话,各自对各自阵营的国家都有绝对的掌控力,美苏又不会轻易发动战争,因为体量太大,后果严重,这样就能维持看似紧张,但实际和平的格局。
所以你会发现,在真正的战略家眼里,世界没有那么复杂,比如俄乌冲突,无非是地缘政治问题;巴以冲突,无非是宗教信仰问题;全球其他很多冲突,都离不开大的利益和民族国家的框架。但复杂的点就在于,哪些东西是战略战术层面可控的,而哪些是如何努力也不可控的。
米尔斯海默试图用自己的理论体系,把世界重新拉向中美冷战带来的,自己认知当中的双极格局,从而给世界带来新的平衡和稳定,这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变化缺乏认知所致。
就像俄乌冲突爆发,美国说中国在支持俄罗斯,后来巴以冲突爆发,又说中国在支持巴勒斯坦,这会胡塞武装搅乱红海,又说中国在支持。这说明什么,就是当美国和一些战略大师,硬是抹黑中国,挑起阵营对抗,立志要搞出中美冷战,来操控世界局势的时候,恰恰米尔斯海默等人最担心的,世界最不稳定的多极化世界就来得越快、走得越远,其期待的双极格局就越难实现。
美国所找的盟友,从来不是像自己的国家,比如阿根廷,完全按照美国的市场经济理论来搞,完全倒向美国,但当米莱去美国的时候,拜登直接都懒得见。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旦没有美国的“里子”,把“面子”整成美国之后,这个国家基本就废了,美国要这样的盟友干啥?美国宁愿跟沙特这样的皇室国家交往,也宁愿跟自己眼中的,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威权国家当盟友,也不会正眼看阿根廷一眼。
为什么一个国家,也需要在人文社科等领域强起来,原因就是,再强大的能量和技术、市场等等,实际上都潜移默化、有意无意的受战略的支配,那啥是战略呢,这不是一个虚词,战略就是人文地理等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老一辈新中国的创业者,能打败国民党、能打赢朝鲜战争等,是因为技术和科技吗?当然不是,靠的是对自己国家的了解,对自己国家历史和人文的认知和方案性输出。
这不是说理科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要寻找到最初激发科学和科学家潜力的那个故事,如果没有嫦娥奔月,没有女娲补天、没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我们很容易会在现代工业社会进入低谷的时候,滑向阿根廷的逻辑,因为你从内心深处找不到其他历史人文层面的解决方案,美国“模式”直接就把你所有的科技和市场等认知给“封顶”了,其他国家最多只能诞生更多的福山,告诉大家,历史就是这样,已经终结了。
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最推崇的,从来不是什么希腊、罗马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牛顿和爱因斯坦,而真正推崇的,贯穿于现代教育和历史观体系的,是对大航海时代的拔高,因为那是开拓、冒险、征服的时代,是重塑白人自信和优越感的时代,是科技发明和各种此前的理论派上用场的时代。
也正是由于对大航海时代的拔高,使得美国对全球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兴趣”,而且持久不衰,甚至是如今对月球,乃至火星、宇宙的欲望,都未曾减弱,从正向来说,这实际上就是科技和企业家精神的不竭动力。
当然,如果把这种逻辑用在“称霸”上面,就会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而且会扼杀其他文明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和贡献,因为“发现和开发美洲大陆”,也就是大航海“精神”,是属于一些人独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世界更大范围的,集体性突破带来阻碍的,恰恰是“天选之子”、“天选之地”的美国和以色列的逻辑,这从战略层面,否定了人类的其他可能性,而其他文明和地域、民族、国家等体系,要突破这种潜在的“绑架”,仅仅技术层面依然不够,需要历史人文地理层面的解释,也就是当我们率先建立了月球基地,率先使用了宇宙能源,率先完成了对火星的改造等等,不仅要知道这是为什么,还要知道是什么力量在刺激和支撑着我们,这种力量在没有外在竞争和倒逼的情况下,是否依然存在?
放眼宇宙,也存在两种逻辑,一种是最终以征服和灭绝告终的宇宙大航海时代,另一种是以文明互动和开发互利贸易为持续性的宇宙丝绸之路时代。
以上纯属瞎扯。本来是要说基辛格未尽的中美关系,一下又扯多了,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指正。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