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奶奶楊絳同理心死亡喜歡楊絳寫林奶奶的筆調。她如實地寫林奶奶的各種行為,身為讀者的我讀到的是她對奶奶的關心理解,字裏行間沒有半點的看不起或者批評,相信林奶奶做的很多的事情,楊絳自己都不曾做也不會做,但她就是能non-judgemental地細細寫那一切。佩服!看了這篇文章,我判斷楊絳是個非常有惻隱之心及同理心的人類。如果世上能多一些這種人,少批判多理解,世界將會更美好。
職場當中,當我遇上疑問甚至問題時,落井下石忙於指責的旁人是大多數,能做到友善地、不做批評地提供改善建議的是少之又少。能做到後一種處理的人,我既感激又佩服,現在我能想起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任職於教育局的SBA分區負責人。從收到我的第一個電話到來回幾次的電話或者郵件互動當中,她都著眼解決問題,自己搞不清楚的地方,坦誠告訴我她也不清楚,問清楚後再覆我。這些電話對話,幾乎次次都超過4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這當中甚至有一次是夜晚就8點還打電話教我可以如何跟進事件,如此夜的時候她還是沒有半點的不耐煩,極其有耐性,語氣和善,思路清晰,應對如流。我從未見過她,但從這些對話我感受到她的熱誠、用心及專業!
再回到楊絳的文章,決定要寫篇讀後感的原因是林奶奶如何處理她的憂慮---怕自己死在家中無人知曉---這一事觸動了我。林奶奶怕的事情我也怕。
她勤奮工作,把錢都存起來,就算怕親戚偷自己的錢也和親戚同住,再是花錢幫兒子在鄉下起樓,再之後又花錢幫女兒在鄉下起樓。因為和兒子同住的安排上發生不同看法時還和兒子兒媳婦大吵被打折了腰。這些又累又勞氣的事情竟然令她在未曾回去和女兒、兒子同住之前就吐黑血而死。死後,女兒還說恨她,不肯為她穿衣,因為害怕。
假如林奶奶不怕自己死了無人知曉,沒有因為這件事做那麼預備沒有那麼傷神勞碌,或許她還能活多一段時間。而她為了這件事做了那麼多的防備卻完全派不上用場。真是白辛苦白受氣了。
林奶奶的害怕及未雨綢繆是人之常情,人總怕衰老,害怕力不從心。但旁人真的信得過?林奶奶的兒女那種人類,我相信世上頗多。林奶奶自己生的養的兒子,也給了錢,也只是開多一個門口的事情,但就是不樂意。女兒,更搞笑,既然恨林奶奶,為何要接受林奶奶的錢去起樓?這些人,真是著數拿到盡,但完全不想付出。
將來的事情,誰也不知道,但就是會有很多人因為害怕未知的將來而忘記了好好享受當下。人算不如天算,睡足食好把今天的事情完成了更加重要,明天的事情真的應該留待明天再處理,這包括死亡。都死了,塵歸塵土歸土,何必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