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冬奥》,看新民!本报首位特派记者今日飞赴北京

发布时间 :2022-01-28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7天,本报首位特派记者今日飞赴北京,提前开始冬奥之旅。

  本报将于北京冬奥会期间推出《新冬奥》特刊,全景展现北京冬奥会的点点滴滴。在冬奥会开始前,先期抵达的特派记者将在“冬奥前奏”栏目中,为读者带来最新鲜及时的前方咨讯。

图说:本报将于北京冬奥会期间推出《新冬奥》特刊


记者手记|向未来  

  又一次来到北京,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从环外到环内的转变。

  从1月23日起至冬残奥会结束,整个奥运周期中,运动员都将住在冬奥村,在闭环内参与训练、比赛和相关工作。和我一样报道奥运会的媒体记者和所有注册人员也都将入驻北京冬奥组委的签约饭店。闭环管理被形象地称为冬奥泡泡,所谓冬奥泡泡并不是在北京隔离出一个完全封闭的巨大区域,而是由无数个迷你“泡泡”共同组成了闭环区域,包括体育场馆、会议中心以及70多家酒店,泡泡内拥有自己独立的交通系统,将参与人员从一个区域送到另一个区域。为了避免整个闭环系统被外界打破,有关方面已经未雨绸缪地提醒外界,万一冬奥会车辆发生事故,大家也不要上前帮助。

图说:闭环车辆专用标识样例

  对于记者而言,从踏进签约酒店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闭环,之后的所有的采访工作也都将在“泡泡”的环境下进行。北京奥组委曾多次表示,冬奥会采取闭环管理举措的目的并非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在特殊条件下举办一届满足国际奥委会期待,运动员能够充分展现竞技水平的完美赛事。

  半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仿佛还在眼前,14年前的北京夏奥也依然有鲜活的记忆,一届一届体育盛事给人心留下的感动是无法比拟的。同心筑梦,一起向未来。新冬奥也是心的冬奥。五环同心,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的冬奥会,也只有大家团结一心,让世界在一起,才能实现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疫情依然肆虐的今天,世界更加需要奥林匹克。(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厉苒苒)‍‍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