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广州青年

发布时间 :2022-05-10

这,就是广州青年

当代中国青年
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一代人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
前进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奋斗者永远
正青春!






广州是一座“志愿之城”,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听从指挥、不辞辛劳、奋勇参战、真情服务,两年多来共计109.15万人次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共同筑牢这座城市的“防疫墙”。

从4月8日至今,市、区团委共组织12.74万人次志愿者参与重点人群信息排查、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物资配送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50.64万小时,其中,18~45岁的青年成为主力军,占比超过71.5%。


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当天,
全市有8231名青年志愿者
参与了1606个核酸采样点的服务,
以志愿服务的特殊方式
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齐心“战疫”的背后,
也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彰显了广州青年的担当。

“90后”清华工科博士黄忠良
提速核酸检测流程


黄忠良,
一名“90后”的清华大学工科博士,
4月以来,他两次主动请缨,
增援广州白云防疫工作。

学以致用、科学抗疫,
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呈现。


在白云区人和镇明星村
由于手机网络信号不好,
上门工作人员扫居民的
“核酸码”费时很长,
在每户多等半分钟,
累积起来就是好几个小时了。


黄忠良提出,
必须连夜核查清楚
全村居家隔离人员的名单底册,
然后提前搜集好每名居家人员的核酸码。
每天进行核酸检测时,
提前在村委进行扫码和配管,
确保医护人员上门时仅需进行咽试子采样,
这样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95后”朱永亮:
“等我回去娶你”


接到上级支援白云区
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
“95后”朱永亮二话不说
放下工作便立即出发。

此时,距离他的婚礼还有不到一周,
原本要送聘礼去女方家的行程,
只能改由父母代替前往。


在支援白云的日子里
每天都是“连轴转”:
协助测核酸、转运、统计居民信息……
穿着沉闷的防护服,顶着炎热的天气,
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刚到一线的第一天,他20个小时没闭眼,
回到隔离酒店睡下时,
已是凌晨五点,
他躺在床上给未婚妻发了条信息:
“等我回去娶你!


90后小姑娘两次请战抗疫:

年轻人应该有这种勇气和担当


98年出生的小姑娘陈可欣
已是第二次主动报名
参加白云区防疫工作。

她担任过很多角色——
扫楼信息员、扫码检测员、
交通劝导员、秩序维护员、物资搬运工……


防疫现场随处可见陈可欣的身影,
她仿佛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我想主动尝试疫情防控中的不同工作,
想做更多的事,
年轻人应该有这种勇气和担当。



“00后”男护士樊星星:
疫情防控,就是要年轻人来做


樊星星,
南方医院白云分院
麻醉科的“00后”男护士,
他先后在白云湖街封控区、
人和镇封控区工作。

进封控区之前,

身高1.73米的樊星星体重有134斤,

被同事们亲昵地称为“肥星星”。

目前,他已经减重近8斤。




“90后”周济元: 精通4门外语 
用志愿服务的形式服务广州


“我想发挥自己的外语优势
成为广州青年志愿者,
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服务广州。”
周济元今年28岁,
是一名熟练掌握英语、法语、
德语、日语、匈牙利语五门外语的
广州本土青年志愿者。



今年3月,
周济元在朋友圈看到
广州青年防疫应急志愿者
储备队的招募通知,
就毫不犹豫报名加入。

广州是一座温暖且包容的城市,
很多国际友人选择
在这里学习、创业、生活,
他们可能因为不熟悉中文
会需要志愿者的帮助,
他觉得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
去帮助这座他所热爱的城市。



“90后”黎燕芳:
一天内连轴转分发防疫物资逾万件


白云区嘉禾街党政办物资组
工作人员黎燕芳 主要负责
各类物资的采购登记、接收、分派,
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
防护物资和日常生活。


让黎燕芳和同事们印象最深的是5月3日,
在24小时之内,
黎燕芳和同事们共计分发了
万余件(对)防疫物资。
“多硬的骨头都得‘啃下来’,哪怕是通宵。”


“连着一个多月天天加班到深夜,
也无法陪伴孩子,说不辛苦那是假的,
但是看到那么多同事冲在一线,
如果我的工作没有做好,
他们的物资保障不足,
那就是真正对不起他们了。” 



“98后”任碧莹:
“关键时刻,我们女的当男的用”


自4月8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
白云区松洲街道的共青团员任碧莹
就一直坚守抗疫一线,
参加全员核酸检测现场服务,
哪怕要面对
“晒不完的太阳、 淋不完的雨、
熬不完的夜”。

工作期间,
她最晚忙到凌晨3点才能休息,
7点又继续投入核酸检测工作。
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
加上休息时间不足,
任碧莹的身体也逐渐开始吃不消,
她的腿感到强烈疼痛。
领导和同事都劝她先休息一天。
她却非常坚定地说:
“不用休息,我要跟大家一起。”

接着,
她就继续投入到紧张繁重的
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
“关键时刻,我们女的当男的用!”
同事们都没想到,
这个1998年出生的“软萌”妹子在面对工作时,
态度竟然如此“硬核”。



“00后”姚嘉穗:
想为广州抗疫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0后”姚嘉穗
是南方医院白云分院麻醉科的护士。
她说:
“想为广州抗疫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帮助更多人。”


自4月16日进入白云湖封控区以来,
她每天的主要任务便是扫楼。
全程采样每次都要三个小时,
有时候也要通宵,
但她从不喊苦喊累。


“00”后志愿者蔡卫明:

“有需要请随时叫上我,我都有空!”


4月9日下午,
花都区花城街宣传办收到一条特别的信息:
“下午好,请问志愿者缺人吗?”
发这条信息的就是00后青年蔡卫明。


经协调,
蔡卫明到就近的核酸检测点
协助开展防疫工作。
他表示:“虽然才来广州三个月,
但是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
我得到了很多人的热心帮助,
这让我十分感动。
这是一座温暖的城市,
我想为这座城市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4月12日,
蔡卫明又动员了另外2名同志
一起到花城街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


【听,我们的青春之歌】

识别或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广州青年故事



广州青年

向善而行,精益求精
迎难而上,冲锋在前
让青春留下最出彩的自己
在蓬勃的朝气中
不忘肩负使命、勇于担当作为!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汤南、陈钧圣、何瑞琪、耿旭静、董业衡、张姝泓 通讯员:潘晓、祁航、邱玥琪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韵桦、高凯珅

海报/陆凯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陆凯声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