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发布时间 :2019-10-10

​​对于汉服的喜爱,最初是源于从小的侠女梦,青衫磊落,衣袖带风!





高中时期挚爱读古诗词,那时总会被诗词里面的服装描写惊艳~唇齿间琅琅的读书声,脑海里却是一幅幅如花美眷~或俏皮或端庄或眼波流转或仪态大方。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这是先秦时期的质朴。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这是魏晋时的飘逸灵动。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是唐诗里的精致华美。

……


广袖合欢襦、双蝶绣罗裙、越罗衫、麒麟腰带……这些美丽的服饰名称,更是让人心动💓!






这就是汉服,从秦汉到明末,绵延数千年,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汉服的美,绽放在每一个有它的朝代,并在继承和创新间,各有风华,熠熠生辉。



秦汉服装基本沿袭战国时期,仍然以深衣为主,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襦裙的妇女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比如“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此时期的服饰礼仪制度也极大完备,并由此出现了一个成语“汉官威仪”来称颂汉朝的服饰制度。“汉服”的名称也间接由此而来。





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不同的是人们将尖角家常,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很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





隋唐汉服开始高端创新发展,但不脱离汉服基本特征。女性当中十分流行齐胸襦裙,即把下裙提至胸上的裙子,搭配以披帛。贵妇当中,也穿钿钗礼衣。汉服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颜色大胆。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宋代汉服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朝汉族女服在沿袭上一代的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出现了宋裤,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宋代中后期国家富足,人们的服饰也开始奢华起来,人们大多穿起了丝绸。





明朝时期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后,诏令天下“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因此明朝服式恢复了汉服传统。明代女子的服装仍以襦裙为主。需要说明的是,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也很流行,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除了一直流传的衫、袄及裙子外,还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鲜样式,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





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汉服根据朝代有不同的款式,如唐制圆领袍、宋制圆领袍、明制圆领袍等,其实,汉服的款式基本上满足当时各种生活节奏!



除了衣服的款式,汉服的颜色也值得回味,古人从植物山川河流汲取灵感,从草木、矿石、花朵里提取颜色,每一种颜色都配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天青、月白、苍绿、黛蓝、绛紫、妃红、十样锦……当这些名字袅袅娜娜地袭来,山水画墨就在眼前晕开,只有中国的颜色,才能这般,美得不可方物。





《时尚大师》 第二季以中国传统色彩为灵感,在节目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中国色彩,设计师们以色彩为主题,设计制衣,服饰成了最好的传统文化载体!





我的第一套汉服是15年买的,买了后压箱底4年,一直没勇气穿出去,19年五一假期去平安大厦观光,才开箱上身~



喜欢齐胸襦裙,它对于圆脸微胖的妹子很友好,流行于盛唐的服饰自有其朝代包容性,适合多种体型穿着,可以自信的盘起头发,露出整张脸;褥裙高束,显高又藏肉,真真是极好的。



抖音上的有很多小姐姐们,穿上汉服唱古风歌曲跳民族舞,衣裾翩翩,轻盈飘逸,说不出的美感。



如今看到汉服越来越为世人所知,内心不胜欢喜。而且出门遇见同袍,彼此相视一笑瞬间感觉无比幸福。这让我觉得我并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跟我并行在弘扬汉服文化的道路上。



希望在更多更远的地方看到汉服的身影,高山大海间大袖潇洒,悠悠田园古镇宋衣秀雅,从繁华都市到苍茫大漠,襦裙逶迤穿过杏花烟雨江南,再到秋风烈马冀北~风骨传承,风华仍盛!



希望将来的某一天,当我们穿着汉服走在路上,如同穿常服一般,不会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也不会有人问“是不是要去参加表演“这是韩服么”“这是和服么”之类的尴尬疑问。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