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影」响 | 雨过天晴、笑中带泪的人生《马拉松》

发布时间 :2020-06-16


 窗外是瓢泼大雨 

 窗内是温情治愈 

 每个人都用不同的角度 

 解读这场《马拉松》人生 

 —— @Daisy 



그 아이김준성 - 말아톤



从上帝视角预演一百种人生活法

收集一百种情绪体验

我们不止于跑

希望通过这些2小时的不断累积

延伸向我们看不到的人类、世界、文化……


这一期观影

我们仍然在半两咖啡-浮生小酒馆

仍然是体育题材的真实故事

但呈现了更多“人性”的一面





楚元从小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他不能跟人正常交流,不懂索取和给予,无法通过普遍渠道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其实他什么都懂。


母亲用零食引导楚元认识这个世界,告诉楚元他的心脏会像赛跑一样,扑通扑通的跳动,大家都是一样,他和其他人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句话一说就是15年。


长大后的楚元热爱跑步,母亲带他去参加10公里比赛,赛前为他打气:

“你的腿是怎样的?”

楚元说,价值连城。

“你的身体呢?”

楚元说,战无不胜。


最终,楚元跑进了第三名,母亲笑得很开心,这一画面也深深的记在了楚元的心里,当之后产生自我质疑的母亲问他是否喜欢跑步时,楚元犹豫一下,回想起母亲的微笑,回答“喜欢”。

学校新来的体育老师曾是跑过波士顿马拉松的知名选手,在母亲的不懈坚持下,老师成为了楚元的教练。


教练从一开始不相信楚元真的喜欢跑步,到相信楚元真的喜欢跑步。


从一开始敷衍了事,随口的30圈、40圈甚至100圈都被楚元认真完成了,到后来用心教导楚元,拉着他的手一起匀速的跑步。


从一开始的楚元只自己喝水和吃李子,甚至为了不让教练偷走李子而背着包训练,到后来楚元主动递水给教练,懂得给予。


“教练很有意思,从喝啤酒那段开始,两个人如父如子,这个角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父亲的角色。”(by 杨文理)







教练给楚元买了一双斑马纹的跑鞋,并表示虽然义工时间已经结束,但他会继续教楚元。然而母亲急于求成的心情,和教练产生了争执,楚元也因为不懂控制速度,在马拉松比赛的半途倒地,母亲输了,她又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地铁站是矛盾最激烈的地方。


在地下商店吃东西的时候,母亲丢下楚元去药店买胃药,但楚元吃完了所有的东西,母亲还没回来,他开始紧张,一边背诵动物世界的旁白,一边四下寻找,来到地铁站。


儿童走失的广播刺激了楚元过往的记忆,小时候在动物园走失,母亲是在斑马旁找到他的,所以跟着斑马,表面上是喜欢,实际是寻找母亲。(by 杨文理)


楚元摸了穿着斑马裙的女子,被旁边的男人殴打,闻声而来的母亲抓住男人,“我儿子是个特别的孩子”


他凡是会重复的,都是母亲说过很多次的话。(by BASE大白)


“我儿子是个特别的孩子”…楚元不断重复着这句话,这是母亲教他的保护措施,他记得母亲教的一切,包括5岁时在动物园放手的一刻。


心里藏了十几年的往事瞬间侵蚀母亲,她感到万分自责,不再强迫楚元跑步,安排楚元在工厂上班,过着平淡的日子。


可楚元心里知道,他已经爱上了跑步的感觉,风告诉他不再孤独的感觉。


比赛当天,他从垃圾堆捡出比赛编号,独自坐车去了春川。







在起跑线上,母亲找到了楚元,要带他回家。


但这次是楚元放开了母亲的手,这次是他问母亲,“我的腿是怎样的?”


马拉松开跑,母子倆的心结解开。


比赛途中有一个细节,楚元丢掉了手中的饼干,以前是母亲用饼干吸引着他跑步,这次是他真正为自己而跑。(by Hank)

凭借意志,楚元重新跑了起来,穿过没把握的超市和泳池,穿过曾经嘲笑否定他的人群,穿过所有回忆,回到最初的真实,来到心中的“草原”。


越过终点线,他对母亲说:“我们回家吧。”


马拉松跑到最后,出现的那匹斑马其实是他自己,也是母亲,那片草原象征了家,这么多年,他终于感到自己回了家。(by 杨文理)

比赛成绩定格在2:57:33,楚元在19岁的年纪完成全马破3的大关。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最是迷人,因为真实。


影片中马拉松的那场戏和真实的春川马拉松大赛同时进行,导演提前四个月时间与赛事方沟通,那一天动用了六万多名群演,让我们得以看到最真实的马拉松场景。

其实这部影片,很大部分呈现了关于“人性”的一个话题。(by 戴婷婷)


没错,虽然这是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但其中细腻的情节处理,会让观众对于自闭症群体更加感同身受,这也是本片的初衷。


关爱星星的孩子,他们不是要被特殊化,要的只是平常心和包容心。


在楚元被误解进入警察局时,那个时髦女子的态度是冷漠又锋利的,没有理解,没有道歉,甚至有一丝优越感。


如果一个人在弱小者面前展示优越感,或许Ta的自尊廉价而卑微。

Damien:现实中,很多人会觉得自闭症人群是“非正常”、“傻子”……但其实他们只是生活在另一个星球,和别人交流不在一个频道。所以希望大家多去理解他们,尝试换位思考,摘掉有色眼镜。


影片结束的另一个感受是关于梦想。


梦想的光芒能带领我们穿过那些黑暗的境地,就像楚元,马拉松最后一段,他穿过超市、游泳馆和地铁站,穿过他不擅长、不喜欢、不快乐的地方,最终跑到草原——心之所向,这就是梦想的魅力,追梦的魅力。

(Damien)


Jerry:因为我从事的是心理咨询工作,所以近距离接触过许多自闭症的人群。


那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他们是很有生命力的,饱含激情的,就像影片中的楚元,他的手指总会有律动,听到音乐会不禁起舞,会放大风、小溪等大自然的感受。


他们的情感很丰富,只是不擅于表达,和我们所表达的方式有些格格不入。

(Jerry)


芋头:跑步对于楚元来说,是与世界的一个交流、融合,是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跑步真正嵌入了他的生命。


如果没有跑步,楚元可能活得完全不一样,或许永远在他自己的动物世界里,永远有解不开的心结。


找到生命中无比重要的那一部分,就是人生,否则就只算活着。

(芋头)


朱元秋:是啊,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在这场马拉松里跑的人太多了,也许有人陪你,也许没有,但你要记住,这是自己的事情。


跑步是为了健康,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活着就好,喜欢做什么就定一个目标,作为父母,不捆绑人生,只做引导。


所以今天,我带着孩子和夫人一起来观影。

(朱元秋)


镜子: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哪怕生活中会有一些不顺心,遇到一些小挫折,但比起楚元,还有无数个像楚元这样的群体,我很健康,我应该珍惜这份健康。


无论跑步、观影,在参加DC组织的这些活动中,我也感到自己变得更好,更可期。

(镜子)


Elaine:每个人出生时都在摸牌,有的人天生一副好牌,有的人却拿到一手烂牌。


我们无法重来,无法洗牌,唯有走向未来,考虑如何出牌,用手里仅有的换来精彩。


所以,不要抗拒,坦然接受,直面未来的无限可能。

(Elaine)


杨文理:这是一部好电影,原本我担心长时间的影片会很闷,但看下来完全不是,我女儿也看得十分投入。


电影的节奏是我喜欢的,时不时会穿插一些好笑的梗,不至于整个风格太悲情,细节的前后呼应做得很好,没有多余的剧情,每一个线索丝丝入扣,在不经意间就能触动观众。


楚元作为影片主角,也像一面镜子,映照了周围人的态度和改变,作为一部讲述自闭症群体的电影,这是很有必要的。

(杨文理)


Hank:看着楚元,我会想起自己跑步的初心。


跑步能让我们身处一个单纯的空间,对楚元来说是草原,对我来说是玻璃房。


跑步的时候,脑袋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然后一圈一圈、一公里一公里,在忘记距离的过程中到达了距离。

(Hank)


大黄蜂:初心很重要,教练从一开始排斥教导楚元,到最后分文不要,也想帮助他完成梦想,也许是被楚元所影响。


他看到了并非利益驱使的跑步有多纯粹,热爱有多美好。


遵从内心、尊重自己也很重要,就像电影最后,跑,还是不跑?楚元这次是自己做决定,放开母亲的手。

(大黄蜂)


老蒋:马拉松比赛营造出了友善、接纳、热情的氛围,观众们对参赛者一视同仁,不在乎Ta是正常人还是身患残障,是有钱人还是穷人,甚至一些类似主人公那样的身障者会在比赛中得到更热烈的欢迎。


现实生活中遭遇诸多歧视的主人公,在跑步比赛的场域遇到了热烈的欢迎、积极的肯定,强化了他的勇气,松弛了他的神经,也导致了他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社会上遭遇的身体健全与否、性别、性向、阶级、民族、种族歧视问题,在马拉松场域都迎刃而解,我们能否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思考解决这些复杂的基于偏见、刻板印象导致的社会歧视问题?

(老蒋)


BASE大白:故事结尾有一个细节是很欣慰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楚元不再对弟弟说敬语,桌上摆了四副碗筷,墙上挂着一套西服…


这说明大家都渐渐回归,楚元找到了自己的频道,母亲也找到了,父亲和弟弟一样,也找到了。

(BASE大白)



在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有些戒备、漠然或是偏见,但跑步让人与人之间有了一个维系,热情又温和。


世界很大,跑圈人杂,也许有时会感到江湖复杂,但相信那个进入跑圈的初衷是温暖且正能量的。


工作之余,我们都希望能松弛一会儿紧张的神经,柔软一颗警惕的心灵,希望在这个团体的人们不只是追梦,更能找到那个岁月静好的自己。




今日分享结束

6月27日 星期六晚

让我们再一起享受

二小时的慢时光





图片:陈家豪/芋头/网络

撰文:甜哥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