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病逝之后,周武王即位。武王即位后,将周都从丰京迁到镐京(今陕西长安西北)。周武王娶了吕尚的次女儿为王后,还拜吕尚为师,将其称为尚父,对吕尚更是推崇备至。吕尚助武王推行善政,施恩于民,使西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诸侯多来归附。西周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西周强大起来之后,周武王立即组织力量准备伐纣,但吕尚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对周武王说:“毕竟商朝是一个有很长历史的大国家。尽管纣王荒淫暴虐,但殷商物质基础雄厚,武装力量还很强大。不可轻易讨伐,否则将陷人进去,损伤国力。”过了两年,在周武王即位后的第9个年头,周武王又提出要征伐商朝。这一次吕尚认为西周的国力和在诸侯中的影响力较之两年前大为增加,而商纣却进一步衰落下去,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同意周武王伐商,但只能做试探性进攻。
周武王打着“奉文王以伐商”的旗号,对商朝进行一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打文王的旗号,主要是周文王在诸侯国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武王事先没有约会诸侯。但当武王的军队进军到距商都还较远的孟津(今河南孟津)时,就有800多个诸侯都到孟津会合,声援武王伐纣,讨伐纣王的大军声势浩大。尽管如此,周武王还是发现有一些颇有实力的诸侯没来,但从当时的时局来看。取得这些诸侯的支持非常重要。周武王认为讨伐的时机没有到,于是便率兵回去了。
孟津之会,使周武王看清了形势,天下反对商纣王的还是很多。于是他塌下心来,兴国强兵,并按照昌尚的计策做好充足的准备再也不轻言进兵了。骄奢淫逸的封王只知一味地享乐,丝毫不过问国事。对于西周的不断扩大不日强盛他竟丝毫不知。他还变着法子享乐,性情变得日益残暴,他因箕子、系比干、丧尽天良、国事日益衰落,甚至连宗庙大事也不过问,当时的宗庙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有一次宗庙中的乐器被乐官偷走,纣王竟然不理会,也不派人去寻找。基于此、吕尚看到封王已到了亡国边缘。于是他便与武王商议伐。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在讨伐商封王之前,向诸侯发表伐约文,力陈封王十大罪状。文发表之后,他便立即率领车(兵车)300乘,虎责(敢死队)3000人、甲士(披甲的士兵)45000人东进讨伐商纣王。这一次出师,由于吕尚的调与安排,在孟津所争取到的诸候不可胜数,甚至还争取到了分布在长江、汉水流域和西南、西北的一些氏族、方国的人这一次的征讨阵势比上次更加强大。西周兴兵之时,商纣王还沉浸在酒色之中。他听说诸侯进兵之事后大为惊骇。当时、封王只有极少的军队在都城内。正规部队大多驻守在东夷。因此,都城根本就守不住。约王只好将王城内外从事各种劳役的奴隶编为军队,发给戈、矛等武器。同时紧急派人去东夷调集军队,纣王本想等待驻守东夷的商军回来后再与周军作战。然而,他没料到周武王率领的伐纣联合大军的行进如疾风吹劲草般迅速,没有多久就兵临城下,纣王只得仓促驱军南下走到朝歌的南郊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正与周军相遭遇,两军在牧野摆开阵势,战事一触即发。
当时。商纣王的力量远远比周武王的强大。商封王有7万大军,而周武王手下的兵土却只有两万余人,其中周族军土不到一万,前来助战的方国、诸候部队也只有一万多人,周武王有些担优,于是让足智多谋的目做了伐商大军的前总指揮,直接负责牧野之战。日肖在强敌面前并不害怕,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他认为纣王军队人数虽多、但多是俘虏和奴隶拼凑而成。他们仇根约王,不会用力打仗。而西周的军队人数虽少、但经过多年的训练将土士们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整个讨伐大军一个个择戈披甲。团结一致,准备与商军展开一场血战,昌尚认为想战胜强敌,必须用智取的方式才能取胜,要想法使其内部发生分裂、动摇。于是他便提出在自己实力还没有暴露之前,以精锐主力快速出击、在心理上压倒对手,迷惑敌人,并对敌人给予沉重打击的方针。昌尚的计谋获得了周武王的赞同。吕尚端坐在战车上,他首先指挥千名勇士向商军发起了沖,然后大军排成横列,以六七步的距离拉开,稳步向前推进。前面的商军被周军的气势吓退,不敢政对阵,转头便逃。后面的商军见前面的溃败,也无心恋战,转身即逃。土兵中的奴隶与贫民,趁乱反击,倒戈系向商军。商军在一瞬间土崩瓦解。商纣王的军队溃败如山倒,商纣王自知大势已去,便急忙逃回朝歌。他想到自己平日作恶多端,一旦被周人抓住,定会被碎尸万断。于是他连夜跑上鹿台。放火自焚身亡。商朝至此灭亡。
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回到丰邑祭告宗庙,接着便分封天下,安置商民。因尚父吕尚首功,特封于营丘,称齐王;封弟弟周公旦于曲阜,称鲁公;封召公于燕;封弟弟叔鲜于管…根据功劳大小,总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分封不久,封王之子武庚版乱,吕尚率领军队前去镇压,并灭了薄姑,吕尚被授权管辖薄姑氏的人民和土地。同时。西周统治者还授予他特别的权力,让他率兵征讨拒不归顺的诸候国。不少东夷小国都先后被齐国所灭,齐国于是成为周朝在东方的诸侯大国。吕尚也成为春秋时期齐国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