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不仅经济落后,同时也是深受毒品和艾滋病危害的重灾区。就在莫红乡,登记在册的艾滋病人就多达80多人次,禁毒防艾形式严峻。为了保证老百姓如期脱贫,也为了艾滋病不再在莫红乡蔓延。邓书记坚持每日走访,积极宣传禁毒防艾知识,发放禁毒宣传材料。长长的山路留下了他深深浅浅的脚印,辛劳的汗水滴在扶贫路上,但他没有丝毫怨言,干劲十足。他说:“我深知凉山州脱贫道路中,“毒”与“病”两只“拦路虎”的顽固与危害,必须扎实做好禁毒防艾工作。严防因毒致贫、因赌返贫、因贫涉毒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打赢禁毒攻坚硬仗。”
为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工作,邓书记带领村干部们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他总是抓住一切时间做好繁琐的工作任务。他完成了全乡在册吸毒人员、涉毒犯罪前科人员等“四类人员”基本信息核对录入;对辖区内90名在册吸毒人员实现全部入户清理核查,每月更新信息,分类落实管控,基本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去向知”;积极推广应用“索玛花工程”,加强对戒毒康复人员的管控力度;建立了58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台账,对感染者和病人开展入户宣传、动员检测和治疗,督导服药;加强孕情监测,特别是健全了16名阳性育龄妇女、感染孕妇台账,一有变化及时更新;及时发现并上报流动感染孕产妇、感染者和病人信息。深夜的办公室里,总是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白天忙着入户核查,登记资料等工作只能留到晚上加班加点做。虽然工作繁忙辛苦,但每每想到能够帮助凉山彝族老乡们脱贫,又感到欣慰和开心。
脱贫前是凉山州有名的极度贫困乡,住的全是低矮潮湿的房屋,吃的是玉米土豆,水电没有保障,教育医疗没有保障,帮扶难度大。邓书记总是坚持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听取大家的困难和心声,站在群众的立场谋划工作、谏言献策。彝族老乡们看到邓书记,总是热情的招呼邓书记,感谢他几年来的付出。三年扶贫路,他早就和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深的情谊。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的推动工作,他大胆对软弱涣散的工作作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督促落实乡村党组织工作运行规则,提高乡村两级党组织班子规范化建设水平。规范建设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大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力度,参与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一系列举措提升了工作效率,造福了当地百姓。
结语:三年扶贫路,一生扶贫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