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我只写过三篇小说,第一篇写于高中,获得了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小说类一等奖;第二篇写于大学时,叫做《苏秦的突围》;第三篇忘记了写作的时间,应该是在2016年之前,请诸位欣赏这篇《苏秦返乡记》,全文约5000字。
俗话说得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不,身披一品衣、怀抱九仙骨、腰悬六国相印的苏秦要回东都洛邑探亲了。
消息传来,举城欢庆!
彩旗飘展,锣鼓喧天,整个洛邑城都沉浸在一片欢天喜地当中。走在路上,人们之间的言谈无一不是围绕苏秦的个人奋斗史展开:有人在绘声绘色的讲述苏秦游说秦国被秦惠王拒绝的画面,仿佛亲临其境一般;有人在哀楚怜怜地还原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的凄惨遭遇,如同恰好在场似的;有人在声情并茂的描述锥刺股时咬牙坚持的场景,如此细微的描述,若非亲眼所见真的需要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还有人在慷慨激昂地复述苏秦游说赵王于华屋之下的场面,那神情、那语调,若非亲耳听闻,又怎能如此逼真呢?
我们能说这是一群穿凿附会的乡亲吗?不,这是人之常情。洛邑城好不容易出了一位闻名天下的大人物,如果不好好庆祝一番,是不足以表达乡亲们的自豪之情的!任何规模的欢迎仪式都是微不足道的,在乡亲们的心中,这是家乡父老的无比荣耀!
且说这洛邑城主,也就是那位名义上的老大——东周天子,早就高兴地手舞足蹈了。“苏秦终于要回来了,从此之后,看谁敢不把我这个天子放在眼里!哼,只要我一声令下,苏秦就能替我分分钟灭了你们这群不听话的诸侯。阿秦,你那么厉害,敢出函谷关吗?哈哈哈……”我们姑且按下周天子的窃喜不谈,再将画面切换到苏秦的家里,看一看苏秦故里又是一番怎样的热闹场景。
啊?全村上下,全都是整整齐齐的红墙绿瓦,哪里还找得到苏秦那三间破茅屋的家呀?你道为何?这一切都要拜周天子所赐,听说苏秦回故乡,周天子早就派人将全村上下修葺一新,这不,整个村庄到现在还弥漫着一股全新的泥瓦气息。村东头泥泞的小路,也被一条宽大平坦的石头路所取代,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该村的历史已经迈进20世纪了呢?
似乎一切都就绪了,只等我们的主人公出马了。苏秦,此刻的你想必有太多的话想对故乡的父老乡亲说一说、讲一讲吧!当年一袭破衣,从秦国狼狈逃回,父母不认自己做儿子,老婆不下织布机,嫂子还不给做饭,这种羞辱,到了今天重返故乡的日子,还是清晰的刻在脑海里!
离家乡越来越近,苏秦反而有些紧张,不知道这是不是后来宋之问讲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苏秦再一次陷入了沉思,这么多年在外打拼,风里来、雨里去,人有多风光,其背后就有几多风雨,这个道理也只有他心里最清楚。当年的委屈、怨恨,其实早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若不是家里人给的那些羞辱,想必自己也不会知耻而后勇,最终有今日的飞黄腾达吧?所以有时候,羞辱本身未必是坏事,不过若是让自己咽下这口气,又觉得于心不忍。毕竟这么多年,自己再也不是那个任人羞辱的苏老四,而是腰悬六国相印的苏丞相了!
眼看就到洛邑城了,突然侍卫的一声报告,把苏秦的心拉回到了现实中。
“报告丞相,加急快信。”
“呈上来!”
苏秦拆开信封,只见上面写道:
“君挟六国之威,那个不服,谁人不畏?一旦威势消去,仍为季子尔!今日隆盛之极,仿佛誉满乡里;他日势衰之后,必然贻笑四邻。君其戒之!——张仪叩拜”
哎,扔掉那封信,苏秦长叹一声,知我者,张仪也!只见苏秦叫来了自己的侍卫长,对他吩咐一番,一袭破衣的苏秦独自一人上路了。
这边,周天子率领文武群臣在洛邑城外等候苏秦的大驾。
“报……楚国使者来报,苏秦被革去楚国丞相。”周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又有侍卫来报。
“报……齐国使者来报,苏秦被革去齐国丞相。”周天子刚“啊”了一声,又有侍卫来报。
“报……魏国使者来报,苏秦被革去魏国丞相。”周天子开始意识到发生什么了,这时,又有使者来报。
“报……韩国使者来报,苏秦被革去韩国丞相。”“明白了,明白了,予明白了”,周天子似乎是突然间全明白了,不过还没有来得及继续深思,又有使者来报。
“报……燕国使者来报,苏秦被革去燕国丞相。”“第五个国家?第五个国家?只剩一个赵国了……”周天子在喃喃自语,最后一个使者也到了。
“报……赵国使者来报,苏秦被革去赵国丞相。”“duang”的一声,只见周天子一屁股蹲在地下了。旁边的侍卫赶快上前扶他起来,大臣们异口同声的道出了他们最拿手的说辞:
“大王保重圣体呀!”只听周天子一声雷鸣般的咆哮:
“回宫……”
城门前热闹喧哗的场面瞬间平静了下来,看着周天子的撵车越走越远,围观的群众开始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叽叽喳喳的喧闹声再一次沸腾起来。不知那边传来一句,“苏秦被六国免相了!”人群一下子爆炸开来,尖叫声、吵闹声、议论声,此起彼伏,群众评论家们开始闪亮登场,对此事发表自己的严肃立场。又有悬疑小说家开始了逻辑上的推演,宫闱秘史似乎在一刹那间全创造了出来:苏秦和赵王的妃子有一腿,苏秦做了燕国的死党,苏秦收了齐国的贿赂,苏秦偷了魏国的令符,苏秦骗了楚国的君主,苏秦策划了韩国的间谍,苏秦受了秦国的离间。还有好事者扒出了苏秦的陈年旧事:人家秦惠王真是火眼金睛呀,一眼就看出苏秦这小子不咋滴;什么锥刺股呀,你们见过吗?还不是苏秦那小子编出来的鸡汤故事!为什么妻不下紝呢?因为苏秦和嫂子有奸情,被老婆发现了,所以给他点颜色看看;那为什么嫂不为炊呢?纵使奸情败露,嫂子也不能在弟妹面前服软,女人之间的战争永远不会以妥协收场。各种乱七八糟的消息一齐传来,纵使你有七只耳朵,也听不全嘈杂不堪的言论;纵使你有八个舌头,也复述不完这么多离奇的故事。
苏秦呀苏秦,在你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彩旗撤去了,锣鼓不响了,苏秦故里涌现出一只城管队伍,正在挨家挨户地征收盖房子的钱,这世道,有时候就是这么的现实与操蛋!其实也不能全怪别人,毕竟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你威风八面,到处都是赞誉之声;你落魄不堪,俯拾皆是挖苦之辞。一瞬间之前,你是指点江山气吞山河的苏丞相;一瞬间之后,你就只是那个从洛邑城出走的苏老四。人,还是你这个人,只是权势变了,别人看待你的目光也变了。前一刻,怎么看你都有着英雄气概;后一刻,越看越觉得你像是浪得虚名的小贼子。你能说,这是别人变了吗?其实别人也还是别人,只是你的权势变了,别人看你的心态也跟着变了。
让我们端起望远镜,找一找我们的主人公在哪里吧!慢慢移动镜头,左眼调清晰了,右眼也调清晰了,慢慢寻找,啊?找到啦,终于找到啦!此刻的苏秦,正置身在人群的正中央,还记得刚才有人高喊一声“苏秦被六国免相了”吗?不错,你猜的很对,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自己喊出来的。苏秦的周围,激荡着各式各样的声音,唯独听不到一句赞誉之词,不知道身处其中的苏秦是什么样的一番感受。不过,既然苏秦有勇气喊出来那一句“苏秦被六国免相了”我还是愿意相信,此刻的苏秦混迹于人群当中,就是想听听人们对他真实的看法。
突然,一个孩子爬到了人群的制高点——一根树干的上面。
“你们都给我住口!苏秦是我们洛邑的骄傲,他是唯一一个腰悬六国相印的人,你们谁能做得到!你们先时把他夸成一朵花,现在又把他贬低得一无是处,还不是因为他被罢免了丞相,无权无势了,可是你们也不能这么势利眼呀?”最后一句话,孩子几乎是哭出来了……
你可以想象得到,人群瞬时又炸了锅:
“谁家的小屁孩,就知道乱嚷嚷,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呢!”
“你个死孩子,瞎逼逼什么,滚回家吃奶去吧!”
“老子想骂谁就骂谁,你算那根葱呀,管得着吗!”
“喂,小朋友,这是你的开裆裤吗?”
孩子的一句话,将本来已经议论汹汹的话题再一次推向了高潮,原本对苏秦各种往事的人肉到此为止,人们的好奇心开始转移到了这个孩子身上。其实,作为一个看客,我也奇怪为何一个孩子会喊出来那一句:可是你们也不能这么势利眼呀!也许,是聪明的人在社会这个熔炉之中,不自觉地学会了保护自己,而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跟随潮流人云亦云,这样就永远不会成为那一个离队者,自然也就不会站到群众的对立面去。如此保险的做法,几千年来屡试不爽,这样也就能够理解为何是那个孩子勇敢的站出来说皇帝没有穿衣服。
什么是谎言?什么是真话?谎言和真话,其实并不在于你是夸一个人还是贬一个人,谎言和真话的分界线在于你在夸这个人的时候是不是心里还想着贬低他,你在贬低这个人的时候是不是心里还念着他的好。言行一致之时,便是真话;表里不一之时,便是谎言。谎言未必全是错的,真话未必全是好的,人这辈子,总是要游走于谎言与真话之间,入耳的话和心中的感受并不总是相同的。此刻的苏秦,交织在谎言与真话之间,听着那个哭泣的孩子的话,想着自己此行所听到的言语,又想起了张仪写给自己的话:
“君挟六国之威,那个不服,谁人不畏?一旦威势消去,仍为季子尔!”
“是呀,威势消去,我还是苏老四,可是他们的感受已经完全变了呀!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公平,有差异的只是我们彼此的地位。他们先时陶醉于夸赞我所取得的快乐,此刻又醉心于在我身上大泄谈资,说到底,不过是因为我的威势不同,他们的反应才有所不同。我同他们原本没有什么交集,他们为何欢迎我?不过是因为我位高权重,他们不敢得罪罢了;此刻的我,与他们一样不过是普通的百姓,他们又何必忌惮我的威势,这就是形势的不同所产生的待遇的差异呀!”想到这里,苏秦似乎豁然开朗了,看来,要成为一流的谋士,不光需要纵横捭阖,还要知晓世俗民风呀!
苏秦抬头看了一下天,日已过午,看来时候也差不多了。他返身往城外走去,这时,曾一路跟随苏秦的浩浩荡荡的人马已经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破衣旧袄,弃之一旁,锦衣玉绣,焕然一新,这时的苏秦,又是那个身披一品衣、怀抱九仙骨、腰悬六国相印的苏丞相了!鸣锣开道,彩旗招展,斗大的“苏”字震乾坤。城门外喧闹的人,瞬间变得寂静起来,是的,他们看到了那个斗大的“苏”字正在大摇大摆地向他们走过来。
这一刻,竟然寂静的这般可怕,所有的人都呆住了,目光凝滞在了那面飘着“苏”字的旗帜上。突然,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 “苏秦回来了!”人群跟着沸腾起来,欢笑声、喜悦感、快活劲,一瞬间取代了之前的喧闹声、议论声、八卦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原本准备好的条幅,因为之前的突发事故已经被丢弃的七零八散,不知哪位好事者竟然从角落里扛出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
“洛邑人民热烈欢迎苏秦荣归故里!”
就是这一面旗帜,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所有的洛邑人民都觉得自己的心情是和这面旗帜里面的文字是一个意思。欢迎,欢迎,欢笑声就是最好的欢迎!夹道而立的群众们,挥舞着他们热情的双手,喊着他们心中敬仰已久的名字:“苏秦,苏秦,我们永远欢迎你!苏秦,苏秦,我们永远支持你!苏秦,苏秦,我们永远都爱你!”这是多么感动的一幕呀,我们的主人公,双眼饱含着泪水,向他的父老乡亲挥手致意。
我不知道此刻的苏秦是什么样的感受,只见苏秦的车队停在了那个孩子的面前。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想要听一听苏秦的声音,要知道,这可是战国七雄的所有君主们都听过的富有磁性的声音呀!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小孩似乎是被这个宏大的场面给吓到了,开始有些战战兢兢,他用尽全力抓稳了那根木杆,吞吞吐吐地回答了苏丞相的问题。
“我…叫,叫……王二,二,二狗!”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
“见到我有什么想说的吗?”苏秦轻声问孩子。
“你,你,你……比我,我……想象中的,的……矮……”
这次,人群死一般的沉寂。有人开始在心里幸灾乐祸:“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小子敢说苏丞相矮,我看他是活够了;也有人开始在心中为孩子捏一把汗,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丞相怪罪下来可怎么办呀?哄笑,总有哄笑的理由;沉寂,也总有沉寂的原因。人们可以笑王二狗的名字太土,却不敢笑苏丞相的个头矮,原因无他,权势所在,谁人敢乱说话?沉寂最终还是被苏丞相所打破:
“你愿不愿意跟我回相府,我来教你纵横之术?”
啊?人群似乎炸开锅了,原本寂静的场面一瞬间全被惊讶的表情所取代,如此富有画面感的场景,若是有职业摄像师在场,至少也要弄一个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回来。孩子似乎被这个问题吓住了,好半天没反应过来,直到意识到苏秦刚才讲的话,竟然激动地说不出话了,除了那个点个不停的头,便再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孩子,以后你就跟着我姓苏,单名一个代字,希望将来你能够取代我。”
人群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经久不息,似乎是在庆贺下一个苏秦的诞生,也似乎是在等待苏代的归来。苏秦的返乡记到这里就要落下帷幕了,其实我的心情还是蛮复杂的,苏代呀苏代,究竟怎样去取而代之呢?谁知道呢?诸位如果翻开战国策,看到一个叫苏代的人纵横战国、左右逢源,千万不要觉得惊讶,因为他就是那个苏秦带走的诚实的孩子!较真的读者也许会问了,苏代真的就是那个孩子吗?谁知道呢,反正我的《苏秦返乡记》里面就是这么记录的,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
我是明德先生,只用事实说话
敬请关注“新青年1919”
一起说点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