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博山西
原题:《新展|看呐!在山西青铜博物馆,每一面古镜中都有一个“花花世界”》
铜镜,
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
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
来自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
战国、汉、唐,
是铜镜发展的高峰时期。
19世纪,
随着玻璃镜的普及,
铜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铜镜产生之初,
仅贵族享用,
秦汉以后逐渐走向民间融入百姓生活。
铜镜镜面经研磨抛光用来照妆容,
镜背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
则成为展现不同时代思想、
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昭明”连弧铭带纹镜 汉
1、铜镜发明之前,古人如何照见自己的面容?
人类自从有了美的观念,就对自身的容貌修饰非常重视。铜镜发明之前,人们止水为鉴,“鉴”的本字是“监”,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看起来像是一个人俯视盛水的容器,正是人们以水照容的形象再现。古人以水为镜和以铜为镜并用,“镜”“鉴”二字同义并用。
▲四龙纹镜 战国
2、铜镜真的可以照清楚人吗?
铜镜是能照清人的形象的。我们在展厅中看到的铜镜因为长期氧化,产生了一层厚厚的铜锈,无法再照清人。所以,在古代为了让铜镜明亮照人,一定要定期摩擦。专门从事磨镜子的匠人,被称为“磨镜客”或“磨镜匠”,有点类似于走街串巷、吆喝着“磨剪子戗菜刀”的磨刀工。打磨铜镜是一项非常费工费时的手艺哦。
▲“见日之光”草叶纹镜 汉
3、为什么每一枚铜镜的颜色都不同?
据春秋时期的《考工记》记载,古人在铸造青铜镜时,铜与锡的配比各占一半。此外,铜镜中还有铅、锌等成分。随着社会发展,出于铜镜亮度和装饰性的考虑,人们不断探索铜镜铸造的合金比例,因此铜镜也随之出现了不同的颜色。有些出土铜镜,长期受埋藏环境影响也会在颜色上体现出差异。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铜镜藏家为了保护铜镜,专门上色而导致的颜色变化。
▲瑞兽葡萄纹镜 唐
4、铜镜都是圆形的吗?
大部分铜镜是圆形的,不过也有方镜、菱花形镜、葵花形镜等铜镜。时代越晚,造型越丰富,宋以后,出现了桃形、钟形、鼎形、盾形、瓶形、带柄形等,不一而足。
5、古人随身携带铜镜?
一般而言,铜镜镜背上都有一个钮,就像纽扣眼一样,从这里穿过一条丝带,人们就可以手握丝带,举着铜镜照容了。小的铜镜可以系在腰间随身携带,汉代诗歌中有相关的描述,既有实用性,又是漂亮的装饰物;大的铜镜从镜钮处插入一根竖棍,再将竖棍固定在镜台上,放在房中使用。
6、铜镜除了照人,还能照“妖”?
大概在4000多年以前,中国齐家文化出现了最早的铜镜。铜镜发明之初,产量非常少,被用于宗教祭祀中。铜镜中有一类叫“阳燧”的凹面镜,利用聚光原理进行取火,用来照亮祭品。祭祀中取“明火”的仪式延续到汉代。后来,虽然人们举行祭祀时不再使用阳燧,不过铜镜辟邪的习俗被广泛流传下来。
小小铜镜,
映照出大千世界。
它不只是观容貌、正衣冠,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人们赋予它更深的寓意:
神明护佑、祛邪避凶,
审视自身、修德养性,
照胆明心、坦诚相见,
体察秋毫、公正廉明
……
文章有删节,完整版请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