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用途战斗机以其灵活多变的任务能力,日益受到各国空军的青睐,曾经风光的攻击机、战斗轰炸机则逐渐远去。作为坊内公认的多用途战斗机巅峰,是三款重型三代半多用途战斗机,也就是美国F-15EX、俄罗斯苏-35以及中国歼-16。重型多用途战斗机能力完备、性能强大,其设计难度和生产、使用价格也节节攀升,目前国际上真正能够完成设计、制造并大规模服役这一整套流程的,也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而已。作为三个国家航空工业技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全球隐身战机之下的王者,这三型战机代表了各自空军的战略和战术思想精华,从这三者的对比与碰撞之中,也可以一窥三个国家战斗机的发展脉络。
多用途战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F-111战斗轰炸机项目,受制于当时的航空技术水平,这个项目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其研发初衷。由于近年来航空设计、雷达航电等领域的进步,才使得一款既能完成对空作战,又能进行对海、对地攻击的多用途战斗机成为可能。但由于搭载的飞行员数量有区别,不同型号的多用途战斗机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任务倾向。一般来说,单座多用途战斗机更多的针对空战,其对空及对海、对地的任务比例大约为6 : 4,而双座的情况则是颠倒过来,大约为4 : 6。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现代战斗机的驾驶难度虽然大大简化,但想要一位飞行员在复杂的飞行中,同时完成对海、对地攻击,尤其是武器操作步骤和作战环境较为复杂的对地攻击,仍然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
src=http___i0.hdslb.com_bfs_article_0b123d7938357455ae5d84ea25e7fe5070949682.jpg&refer=http___i0.hdslb.jpg
当然,这只是大概的使用比例,具体的使用情况仍然要根据各国具体需求及实际装备水平来决定。比如,当初国内购买的双座型苏-30MKK,在进入空军及海航服役之后,就由于其较为先进的航电设备和国内的现实情况,反而更多地被用于对空训练,直到后来国产歼-11B战斗机服役之后才有所变化。相比之下,俄罗斯和美国空军对多用途战斗机的使用,就比较符合各自最初的设计初衷。随着国内在航空领域的不断进步,最终也诞生了符合自身需求,主要用于对海、对地攻击“老本行”的歼-16,并与美国F-15EX、俄罗斯苏-35一起成为全球知名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
src=http___n.sinaimg.cn_sinacn11_250_w1080h770_20180320_f737-fyskeuc5866228.jpg&refer=http___n.sinaimg.jpg
算起来,美国F-15EX是三款战斗机中设计思路最为复杂的机型。作为F-15重型战斗机的最终发展型号,F-15EX出现的时间比较诡异,既没有在20年前F-22隐身战斗机生产数量大幅度消减,美国空军需要更多先进战斗机的阶段出现,也不是在10年前,F-35项目屡屡超支迟迟不能服役的情况下出现。最终在今年才进入美国空军的F-15EX,使得向来标榜只追求最先进战力的美国空军,出现了隐身战斗机与非隐身战斗机同时批量生产的罕见情形。F-15EX战斗机的生产商波音公司毕竟是军工巨头,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独占美国军方F-22和F-35两款隐身战斗机订单的情况下,仍能深入发掘老机型潜力,在主力战斗机领域分得一杯羹,可见其对美国军政两界的影响力之强。
事实上,倘若按照美国空军的正常规划,F-15EX这个机型本不应该出现。在2004年收到最后一架F-15E之后,美国空军在2005年就转而专注于F-22的生产,但最终仅有187架的订单使得F-22生产线在2011年关闭,F-35在这之后又没能接上。之前屡屡拒绝波音F-15AE、F-15SE等改进型号的美国空军,在拒绝十几年之后,最终被强压着低头购买了F-15EX,使得之前的坚持出现了一丝滑稽的味道。美国空军在结束此前被认为取代F-15的F-22生产线之后近十年,又开始生产F-15EX,从而出现了F-22A取代F-15A、F-15EX最终比F-22A活得更久的戏剧场面,这种“你取代我,我又取代你”的天秀操作,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src=http___dingyue.nosdn.127.net_lLugY4kCsE71ohvUiz=oIkNDNQWrXNBjrfNzh=Il0jPua1533021037425.jpg&refer=http___dingyue.nosdn.127.jpg
但不得不说的是,F-15EX本身确实是一款性能非常强大和成熟的机型,波音虽然在2004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为美国空军生产过F-15整机,但却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其他国家推销F-15的各种改进型号,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目前F-15EX所使用的各种子系统,均是从这些为盟国提供的F-15改进型号中演变得来,基本不存在什么技术风险,只需完成最后的组装便可迅速投入生产并形成战斗力。考虑到目前美国F-15C机队老化异常严重的现状,F-15EX倒也确实可以缓解美国空军的燃眉之急。结合F-15EX比F-35A都高出不少的高昂造价,总的来说,F-15EX应该算是一款能够急美国空军之所急,但成本明显偏高的重要型号。最有趣的是,这代表着向来高傲的美国空军,面对美国航空工业这20年颇为凌乱的发展现状,终于低下了梗着的头颅,选择了一条更加务实的道路,也算是为自己曾经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src=http___inews.gtimg.com_newsapp_match_0_11789683973_0.jpg&refer=http___inews.gtimg.jpg
相比之下,俄罗斯苏-35的设计思路要清晰的多。在21世纪初,俄罗斯鉴于当时苏-27及其衍生型号作为制空战斗机已经略显落后,而苏-30系列双座战斗机更倾向于对地、对海任务的实际,最终启用了苏-35这个曾经使用过的编号,研发了一款名为多用途,其实更倾向于制空的新型战斗机。
src=http___p5.itc.cn_q_70_images03_20210815_72e8f70e7d1b4b5298475e7dc3ef4017.jpeg&refer=http___p5.itc.jpg
由于俄罗斯航空工业在此前多个苏-30项目上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同时在制造、加工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使得最终出现的苏-35性能非常强大,可以说是在苏-27基础设计上臻至化境。之前苏-27/30系列战斗机饱受诟病的机体强度不足、在跨音速阶段控制不稳定等问题,在苏-35身上都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如果说还有存在不足的部分,那就是苏-35的航电了。作为俄罗斯航空工业一直以来的明显短板,苏-35的航电设备虽然有不小的进步,但仍然与美国F-15EX、中国歼-16存在一定差距。不过瑕不掩瑜,目前苏-35已经成规模进入俄罗斯空天军服役,在俄罗斯苏-57或其他隐身战斗机大规模出现之前,苏-35将一直是俄罗斯空天军最强有力的装备。
src=http___n.sinaimg.cn_sinacn20120_287_w1200h687_20190930_3cce-ifffquq5047993.jpg&refer=http___n.sinaimg.jpg
歼-16是中国空军三剑客中唯一主要用于对地、对海攻击的机型,从战术层面来说,歼-16将在歼-20隐身战斗机的掩护下,凭借大航程和高载弹量优势,作为主要的火力输出战斗机来使用,这也与美国在拥有F-22、F-35隐身战斗机的情况下,发展F-15EX的思路是一致的。这种战术策略,只有俄罗斯方面有些拉胯,由于苏-57隐身战斗机迟迟无法大规模服役,不得不使用单座型苏-35挑起大梁。此外,国内外也有不少观点认为,歼-16其实衍生于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MKK,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从技术路线上来说,歼-16衍生于歼-11B的双座教练型歼-11BS,而歼-11B是从国产仿制的歼-11演化而来,歼-16更多地是吸收了苏-30MKK的运用理念,并不是在设计和制造技术上的继承。
在具体性能上,由于歼-16搭载了国内研发的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等一系列先进航电设备,又受益于早在2012年就已量产的涡扇-10A,以及在2016年投入生产的改进型涡扇-10B,动力方面也能够得到保证,因此整体性能是相当不错的。但歼-16的气动设计毕竟来源于俄罗斯苏-27,在机体设计、结构强度及气动控制领域,和“娘家人”开发的苏-35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这也是对其他国家战斗机进行仿制时容易面临的问题。事实上,我国自1949年以来,虽然引进、仿制了多款战斗机,但真正能够做到吃透,并可以游刃有余进行各种改进的其实也只有歼-7(苏联米格-21)而已。并且这还是在当时国外有大量购买需求刺激,同时全球战斗机设计思想也开始更新换代的大背景之下才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特例。相比之下,歼-16诞生的这种情况在全球范围才更为常见。当然,从国内飞速生产装备歼-16的现状来看,空军对其性能还是非常满意的。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90530_22f310dc0d874549b7d67c2dd938092b.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F-15EX、苏-35以及歼-16,这三者皆是目前全球三代半重型战斗机的顶尖型号,也都是三个国家在各自战略需求的推动下,结合自身战斗机发展脉络,以及技术、经济、政治等因素考量之下,最终批量服役的主力型号。如果一定要根据技术条件给出一个战斗力强弱顺序的话,那么应该是F-15EX略强于苏-35,再略强于歼-16。当然,这只是单机综合技术上的大致比较,实际的强弱只有在真实战场才能判断,而这涉及的评价标准和因素就更加复杂,单机综合技术上的少许差异,对此几乎没有影响。而且,鉴于F-15首飞至今已近50年,苏-35的前身苏-27首飞也是 40多年前的事情了,美国与俄罗斯(苏联)在这两个型号上投入的资源以及消耗的时间,都是歼-16所不能比拟的。最终出现这个结局,倒也并不是那么出人预料。
src=http___club-img.kdslife.com_attach_1k2_mp_2t_p9f21c-135w.jpeg&refer=http___club-img.kdslife.jpg
更重要的是,目前三者虽然都是中美俄各自的主力型号,但中国与美国空军目前正在(已经)向隐身战斗机领域迈进,美国F-22、F-35与中国歼-20,是目前全球唯三进入规模生产的隐身战斗机型号。歼-16虽然在与苏-35的对比中略逊一筹,然而中国空军在更高级别的隐身战斗机领域,却已经领先俄罗斯空天军太多。相比于F-15EX、苏-35以及歼-16之间的较量,歼-20与F-22、F-35之间的比拼,才更加关乎中美甚至是全球未来命运,而长期不能服役的苏-57已经在这场较量中出局。
继曾经名满天下,如今黯然陨落的米格设计局之后,以苏-27/30缔造辉煌的苏霍伊设计局,如今也出现了明显衰落的迹象。在唏嘘不已之余,对于目前在歼-20身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航空工业而言,这也是一个相当值得警惕的事情,毕竟中外众多历史教训早就表明,一旦落后想要追上可就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