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换装新航发,中国在战机航发领域取得突破,缩小与美俄差距

发布时间 :2021-09-30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9月28日,就在珠海航展的第一天,中国航空工业抛出了一个相当震撼的消息,即国产歼-20隐身战斗机已经换装国产新型发动机。就目前来看,这款新型国产发动机,应该是涡扇-10的最新改进型号,作为中国航空工业一直以来的心病,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顽疾。如今歼-20在动力系统上更进一步,显然是一个非常值得开心的消息。因此,对于这款新型发动机对中国航空工业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官方公布的歼-20换发动机消息

国产涡扇-10发动机,是国内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歼-10配套的发动机项目,其核心机来源于从美国获得的CFM56民用发动机的核心机,这也是美国B-1B战略轰炸机F-101发动机的核心机,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先进型号。然而,国内当时的发动机基础相当薄弱,即使等到歼-10A在2006年正式投产,涡扇-10也没有达到可用状态,这直接导致国内被迫先后从俄罗斯购进了数百台AL-31F发动机,并广泛装备在歼-10、歼-11、歼-15,甚至最早期的歼-20隐身战斗机上。在这之后,涡扇-10的性能才不断完善,先后推出涡扇-10A、涡扇-10B两款改进型号,可靠性与推力均有不小提升,尤其是涡扇-10B,已经开始应用于最新歼-10C单发战斗机的生产,这无疑是对一款发动机可靠性的最好肯定。


▲歼-10B也没有用上涡扇-10

而对于此次航展上现身的涡扇-10最新改进型号,舆论普遍认为其应该是运用了目前正在发展的涡扇-15发动机的部分先进技术,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涡扇-10的性能,也有利于降低涡扇-15的技术风险,属于一举两得。虽然目前国内并未公开具体性能,但从常理来说,应该已经达到了美国F-100、俄罗斯AL-31系列发动机后期改进型号的水平,如果乐观一点,甚至可以说此次涡扇-10改进型号的现身,其实是预示着涡扇-15的出现。然而,这真的能够解决中国航空机工业在发动机领域的心病吗?


▲俄罗斯苏-35战斗机的发动机仍然是AL-31F的底子

谈及中国航空工业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缺陷,比较容易提及的两个原因就是,没有优秀的核心机和没有可靠的高性能材料。其中核心机是现代先进航空动力的基础,转子涡轮发动机的核心机是由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高压涡轮组成的燃气发生器,用来满足发动机最根本的工作循环要求。以这三者为基础,增加压气机、风扇、低压涡轮和喷管等部件,可以够成涡喷、涡扇发动机。在核心机基础上,应用自由涡轮等技术,也可以构成涡轴或涡桨发动机。甚至在适当改进之后,还可以设计出地面用、船用燃气轮机。因此,一款优秀核心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核心机同时也只能提供发动机型号的良好基础,风扇、外涵道和喷管系统的技术水平,材料和整体工艺性能,都对最终产品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能否将这些子系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运转的整体,才是对一个国家航空工业真正的考验,而在这一部分中,最容易提及的又是高性能材料。


▲没想到驱逐舰燃气轮机能和战斗机发动机有瓜葛吧

确实,航空发动机对于高性能,尤其是耐高温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举个例子,现代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叶片摩擦或高温形成的钛火温度极高,往往瞬间能达到2000摄氏度。而普通钛合金在400摄氏度下就会失去性能,如何在如此高的温度下(短时间)保证材料性能,这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有了优秀的耐高温材料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当年美国为F-15重型战斗机配备的F-100发动机,是全球第一款推重比超过8的高性能发动机,但其本身核心设计理念却相对保守,之所以能够将推动比推到8以上,是因为应用了超过25%的高性能钛合金材料。但F-100在服役之后,却出现了可靠性极差,使得F-15多次大面积停飞的窘态。在美国空军随后对1972年到1979年生产的1100台发动机故障原因进行统计后,发现喘振和悬挂失速占全部故障的55%以上。再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恰恰是出在大规模应用的钛合金上,这些优秀的耐高温合金,由于并没有适应第三代战斗机的使用理念,在测试时仍然以二代机观念为参照,最终导致其性能频频故障。随后,美国空军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在1980年之后才终于完善了F-100发动机,这也才有最后美国F-15飞遍全球的情况。


▲完善发动机性能的F-15才是真正的F-15

因此,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从来就不是核心机或材料某一个领域的问题,所有的子系统都必须达到相应高度,同时又能互相配合,才能诞生一款真正的高性能发动机。而想达到这个高度,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来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烧钱,很多很多钱。美国F-22战斗机的F-119发动机和F-35战斗机的F-135发动机,是目前全球公认性能最强悍的两款航空发动机。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是美国自冷战开始之后持续几十年,年年以百亿美元为单位的疯狂烧钱,同时又有波音系列客机每年几千亿美元的市场作为基础,为航空发动机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各种养分,这才是美国航空工业就像摘大白菜一样,拿出F-119和F-135的根本原因。


▲F-119发动机确实强悍得发指

换句话说,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如果没有把金子当沙子看,把金山向炼钢炉里扔的豪气,就不要有挑战航空发动机最高峰的野心,因为那根本不可能。在苏联时代,其为苏-27和米格-29准备的AL-31和RD-33两款发动机,虽然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明显不及美国相应装备,但整体性能已经能够满足苏联需求。然而,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航空工业已经没有烧钱的能力,虽然凭借苏-30系列战斗机的出口,获得了不少资源用于航空发动机领域,为苏-57准备的产品30发动机,其设计理念也基本达到了与美国F-119并列的高度,堪称是苏-57整体设计的最大亮点。然而,再优秀的设计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变成实体,已经付不起如此沉重代价的俄罗斯航空工业,被迫像中国一样,用117这种本质上是AL-31F的改进型号过渡。最可怕的是,过渡这么多年,也没见产品30有大的发展。反倒是中国航空工业在涡扇-10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改进,速度越来越快,与俄罗斯的差距越来越小,最终催生涡扇-15的概率也越来越大。


▲F-135更是强得离谱

换句话说,中国航空工业目前已经有较大把握,在近年推出涡扇-15,而俄罗斯航空工业将产品-30规模应用的概率真的不高。但即使涡扇-15诞生,也并不代表中国航空工业彻底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如何将这种用金山堆出来的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大范围应用到其他领域,达到能像美国航空工业那样,在研发新一代战斗机时,是一款战斗机挑选数款发动机,而不是多款战机被迫使用一款发动机,这才是中国航空工业真正解决发动机问题的标志。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新出现的涡扇-10改进型号,还是日后的涡扇-15,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就,是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