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的竞争,以前被西方人描述为龙象之争,是两种强大动物的争斗。要是把印度单独拿出来跟世界上其他大国比较,印度人还有有理由自豪一下的。客观的说,大象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是跟巨龙一比,就呵呵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中印的GDP占世界总量的比例都大致在3%左右。50多年过去,印度的占比还是3%,而中国则超过了17%,5倍以上的差距。如果龙象各居欧亚大陆两端,那也许还能相安无事。但巨龙在隔壁高原上注视着大象,大象自然会担心有人在琢磨象肉的烧烤吃法。
两国人口数量差不多,GDP总体差距,就是人均差距
这篇文章不打算讨论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原因。而是在巨龙的龙身不断延伸,龙爪日渐锋利,龙睛透射出越来越不容挑衅的目光之下,看一看大象正在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姿态,如何保住地盘,探索出路。
对大象造成最大地缘压力的事情,就是巨龙的一带一路。欧亚大陆上,中国输出强大的铁路和公路以及其他基建设施,与欧洲实现了快速贸易连接,恢复了古丝绸之路。而在海上发生的事情更加尴尬,占尽印度洋地理优势的印度,居然被中国以印度洋珍珠链战略实施了反包围,完美的绕过印度后恢复了海上丝绸之路。铁路、公路、港口……那是巨龙的大道,也是大象的束缚。
一带一路,绕开印度
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这样的工程,不但绕过了印度,而且基本把印度向中亚施展影响力的大门给关上了。
中巴经济走廊:中国的走廊,印度的墙
一南一北,一海一陆,由中国主导的欧亚大陆整合,印度就像一个路边弃儿,眼睁睁看着别人开张,自己还要继续吃灰吗?当然不会,这也是今天要说的重点内容,印度是祭出了自己的三板斧的。先看看这三板斧的效果:
小飞象,飞出巨龙包围圈
第一板斧:欧亚南北交通走廊计划。
这个计划在2000年的时候就提过了,按印度人一贯的秉性,提过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实施了。一直拖到2012年,在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才急吼吼的又提上了议程。目的很明显,一带一路是东西向的,他就用南北向的走廊来对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