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磊·南苏丹·朱巴
编辑/渝夫·中国天津·河东
【渝言不止】
当军民融合的触角延伸到维和任务区,中国营的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实现了跨机构、跨军地、跨国域融合,有效拓展海外维和装备保障新机制。这无疑有利于拓展“军事力量走出去”的渠道和模式。
今天是2021年10月13日,中国第七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抵达朱巴营地的第315天。
上午,步兵三连又有两台战车从中资企业、北方工业南苏丹分公司大修完毕后返回中国营。这是中国营党委根据国内保障部门的部署安排,立足维和装备实际,克服外部制约、疫情阻力和安全压力,依托南苏丹北方工业有限公司,积极主动作为,破解修理瓶颈,缩短修理周期,实现了跨机构、跨军地、跨国域融合,有效拓展海外维和装备保障新机制。
北方公司集中国内8个厂家17名专家,依托地方器材备件筹备资源优势,实现维修保障“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找到了破解修理难题的“金钥匙”,开辟了装备修理能力的“新路径”,打开了海外维修的“新视窗”。
我们常讲,战斗力的关键在装备,装备的优劣在保障。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许身处和平环境中体会不深,但在危机四伏的维和一线,中国营的官兵却是有着深刻的感受。
由于南苏丹自然条件恶劣,任务区道路坑洼不平,加之维和任务繁重,中国营的装备出动率较高,对车辆的战技性能影响较大,也成为官兵心头最大的担忧。在2016年7月的南苏丹内战中,中国营的105战车在炮火袭击中受损严重,直至第七批维和步兵营的到来,积极推动装备整修,在北方工业的大力协助下,105战车焕发新的生机,又重新驰骋在维和的一线。
步兵三连驾驶员杨更新对此深有感触:“北方工业的师傅确实很用心,知道这是执行任务的装备,修理车辆时,拆卸上千个零件,摆出来一一核对,而后逐一进行装配,那种专业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中国营已经先后向北方公司送修了16台装备,每一台装备修理返营后,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战技性能,受到中国营官兵的一致好评。
习主席在参观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时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北方工业在南苏丹任务区,与维和步兵营展开的协作,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实现军民战地协作,正悄悄的在海外维和一线“开花结果”。
周磊2021年10月13日22时30分写于南苏丹朱巴UNhouse 2号院,渝夫2021年10月15日晨完善于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