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愚蠢,村里有个典型。姓甚名谁忘了,脑子不大好使。事情只说一件,“蠢人”去背柴,砍完柴用背架系好,一屁股坐下去就朝坡上使劲,可怎么也挣起不来,他一时火冒三丈,赌誓说:“我儿子,老子今天跟你拼了!”结果不言而喻。小时候每每听到这个故事都乐得开怀大笑。后来,我也会把他的蠢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非常可乐,百试不爽。
只是再后来,当我有了一些人生阅历,我不再觉得他有那么愚蠢,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很可爱。照说,一个几百户的村子,应该有些异类,才有特点,才有点好玩。而归根结底,他只是不会讨巧而已,或者说犯了比较低级的常识性错误。
往坡上使劲,他不算第一人,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人。古希腊神话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干的就是这种事,出发点不一样,结果是一样的——都做着无望而徒劳的努力。他们都在跟常规或常识较劲。蠢就蠢吧,业土依的“西西弗斯”!
比他蠢的人多了去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使力用错了方向,导致南辕北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顶包的。我要说的是,蠢人不讨巧,只是犯了常识性的小错,显而易见,无大碍,而更多的人,为了讨大巧——走捷径,方向错了,把自己折进去的也不少。就像某小说里挖地道越狱的犯人,几年时间挖出的地道,直接通往审判员的办公室,算是倒霉透顶到家了。咱们不说别人,如果自我检讨,我们使力的方向都对吗?每一次?他的错显而易见,我们的错呢?想想我们被浪费掉的青春,想想我们走过的那些弯路,我就再也不敢大声说话了。
从另一个方向看,比如励志的方向看,向坡上使力,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蠢人没有这个自知之明,但他也跟常规或常识就杠上了。那么,我们就要为“西西弗斯”们点赞了,包括村里那人。人一辈子,总要干点不讨巧的事,网上不是说人不犯二枉少年嘛,说不定,曲线还救了国,歪打还正着。再说,上帝还会给执拗的人让步。太过于精明,会放任石头都滚下山坡,那么山上便再没有“石头”可看可用,也就没了童话般的城堡和长城。
生活越来越安逸,也过得越来越按部就班。懒得思考,懒得坚持,知难而退,从不做赔本的买卖……可这就是你想要的吗?也不全是,有时你会悲哀地发现,苦心孤诣的结果,却让你站在了自己的对面,你不再爱,不再追求,不再挣扎,这不是你所希望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偶尔会希望西西弗斯回来。
【作者简介】
野麦,本名茹鑫福,曾用名五棵树等。云南富源人,云南省作协会员。作品在《滇池》《边疆文学》《诗选刊》《四川文艺》《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春城晚报》《青春诗歌》《诗词》《现代青年》《时代风采》《乡土》等上百家报刊发表。曾获洪峰文学奖、曲靖市政府精品文学创作奖。
编辑:卢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