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掩体杀手”家族再添新成员

发布时间 :2021-10-29

​​    美国空军庞大的武器库中增加了一款新的“掩体杀手”。官方宣称,这种代号GBU-72/B的特种炸弹专为对付深埋地下的坚固目标设计,关键性能较以往的型号有了显著提升。这种武器针对的假想敌相对明确,今后可能进入美国盟友的采购清单。

  美国空军10月中旬在其官方网站刊发的新闻稿显示,空军已经完成对新型5000磅(2268公斤)级“地堡破坏者”炸弹的系列测试,包括在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从一架F-15E“攻击鹰”战机上进行实弹投掷。

  相关测试是今年早些时候进行的,美军之前一直没有披露这种武器。GBU-72/B又被称为“先进5000磅弹头”或“先进5000磅穿透器”,缩写为A5K。驻扎在埃格林基地的第96测试联队表示,这款炸弹的试爆堪称“该基地史上最大的爆炸物测试”。

  从美军公布的图像来看,GBU-72/B的外形酷似现役的GBU-31/B“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精确制导炸弹,但重量是后者的2.5倍。这款炸弹配有针对加固掩体的高贯穿力弹头,并采用GBU-31/B尾翼套件的改进版本,内置GPS辅助惯性导航(GPS/INS)制导装置。与GBU-31/B不同的是,GBU-72/B有一对较长的边条翼,附着在弹体两侧靠下的位置;而GBU-31/B系列“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只有一组附着在炸弹中部的边条翼。

  美国空军声称其在GBU-72/B的开发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建模和模拟仿真技术,只靠电脑计算就能精确测定这种武器的破坏力。项目经理詹姆斯·卡利顿在声明中说,这种开发流程意味着,用于测试的原型炸弹与量产型相差无几,可以大大加快项目进度。

  GBU-72/B的另一优势在于重量适中,美军现役主力战斗机和轰炸机都能搭载。与GBU-28等老型号的“掩体杀手”相比,其作战效能大大提高。

  据美国“指示系统”网站介绍,GBU-28/B也是一种5000磅级钻地炸弹,使用“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系统。1991年海湾战争中,老式的BLU-109/B炸弹在打击伊拉克的地下目标时威力不足,美军随即开发了专用钻地炸弹。为了尽早把它们投入使用,第一批GBU-28/B炸弹弹头部分的外壳,是用美国陆军退役的203毫米火炮的炮管改造而成的。

  GBU-72/B钻地炸弹。 图片来源 美国空军

  在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以及美国2002年和2003年对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军事干预的早期阶段,美军战机都使用了GBU-28/B钻地炸弹。美国还向以色列和韩国出售过这种武器,暴露出防范伊朗和朝鲜的意图。

  GBU-28/B炸弹目前使用改进的弹头,确切威力仍是机密。非政府智囊机构“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分析认为,这种炸弹能穿透厚度超过150英尺(45.7米)的土层和至少15英尺(4.57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相比之下,美国空军期望GBU-72/B的性能更上一层楼。

  新型钻地炸弹曝光前,美军在实战中主要使用GBU-28/B和GBU-31/B打击敌军掩体,此外还有少量绰号“炸弹之母”的GBU-57/B巨型钻地弹。B-2“幽灵”隐形轰炸机是唯一有能力挂载“炸弹之母”的机型。美国空军还拥有具备钻地能力的B61-11和B83-1型核炸弹,但这两种武器无法用于常规战争,也没有精确制导能力。

  GBU-72/B服役后可以提供更强的破坏力,能有效摧毁GBU-31/B系列炸弹无法对付的目标,而不必动用“炸弹之母”。众所周知,在战争中,武器选择越灵活,战术的变化越多。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提到,GBU-72/B沿用了“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GPS/INS制导套件,而不是GBU-28/B的激光制导,这个细节有利于它在恶劣天气下实施攻击,因为浓密的云层、烟雾和其他遮挡物都容易阻碍激光制导。不仅如此,GBU-72/B还可以让发射平台离目标更远,提高载机的生存能力。不过,GPS/INS制导意味着GBU-72/B只能针对静止的设施,按常理推断,它不具备打击移动目标的潜力。

  近年来,在针对“伊斯兰国”等对手的空袭行动中,美军经常动用2000磅级钻地炸弹对付“非传统”强化目标,包括隧道网络和地上建筑物。在后一种情况下,钻地炸弹利用其延迟起爆特性,可以将对邻近建筑物及人员的损伤控制在较低程度。

  有分析认为,与GBU-28/B当年的情况类似,包括以色列和韩国在内的一些美国盟友与合作伙伴也会有兴趣购买GBU-72/B。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与伊朗关系紧张,多年来一直面临如何对付坚固地下目标这个难题,这两个海湾国家都是新型钻地炸弹的潜在买家。

  美国空军表示,作为GBU-72/B开发和验证流程的组成部分,额外的投弹测试工作将持续到2022年。可以预见,这款更精准、更致命的“掩体杀手”离正式服役已经不远。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