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0月11日晚,涉毒歌手宋冬野在微博发表长文,哭诉自己“合理合法”的演唱会遭到举报被主办方取消,为自己吸毒进行辩解,引发热议。
2012年末,宋冬野以一曲《董小姐》开始受人关注,随后,他凭借《安河桥北》、《斑马,斑马》等作品爆火,达到事业的高峰。
2016年,宋冬野吸食大麻被捕,行政拘留10日。
宋冬野走上吸毒的道路是有迹可循的。
2011年,宋冬野的朋友“老谢(谢天笑)”吸哈子(吸食大麻)被抓,他表示这很正常,并且不认为大麻是毒品。
2014年,他曾公开替已经落网的吸毒艺人进行洗白,在一次关于巡演的采访中,他认为吸毒并不严重。
他的观念早已注定了一切。
期满释放后,他在微博道歉,表示会深刻反省,接受一切惩罚、指责、调侃和批评。事实上,事情过去不到半年,他就无视了三年禁演的处罚规定,开始发新歌、跑商演、参加各种音乐节,赚得盆满钵满。
宋冬野在禁演期间所发专辑
■2017年,宋冬野的《而今》音乐会引众怒怼,共青团中央发布《而今,这般相见》。
■2020年7月5日,柯震东在台北首映礼上哭诉,欲复出,中国警方在线向大众回复了吸毒明星复出和缉毒警察的关系。
网友在上述微博下@宋冬野,问“好好看看!你还觉得委屈么?”宋冬野竟回复“觉得”。
随后该官媒再次表明态度:“如果吸毒艺人可以复出,那么可以让我们牺牲的缉毒民警复活吗?”
■侠客岛发表评论:《宋冬野,别觉得自己委屈》。
■新京报表示:“与其卖惨辩白,不如踏踏实实承认错误。”
■中国新闻网表示:“就算不提缉毒民警,也不能让吸毒艺人复出。”
■共青团中央发布《付出 复出》作品,引起很大反响。
民警说吸毒者吸食毒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是不会分辨毒品,不明白它危害巨大;或是交友不慎,受他人引诱而接触毒品;或是按捺不住好奇心,自以为自控力强不会成瘾;或是寻求刺激、贪图新鲜感;亦或是逃避压力、激发创作灵感……
宋冬野把自己吸毒的原因归结为艺人行业容易患抑郁症和精神疾病,吸毒能使他缓解压力,可不论什么,都无法成为一个人违法犯罪的借口。
专家说吸毒者大多会身体受损、精神错乱、名誉留下污点,甚至丧失道德、心理变态,为了购买毒品,他们不惜倾家荡产,耗光全家积蓄,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他们无辜的家人也可能被厌恶与冷眼。
警察说吸毒者、贩毒者的每一分钱都有可能成为伤害缉毒警察的利刃与子弹,缉毒警察同这些危险打交道,随时可能失去生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
人民日报发布话题#这些是禁毒民警的伤疤#,致敬缉毒警察,一起坚决对毒品说“不”!
吸毒者的危害不止如此,他们可能因多人共用消毒不严的针头或注射器,导致多种皮肤病、肝病、性病以及艾滋病等进行传播。此外,为了支付巨额毒资,或是精神失常,吸毒者极易进行盗窃、诈骗、抢劫、凶杀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由于艺人群体的特殊性,除了普通人涉毒可能面临的惩处,艺人一旦涉毒,葬送的还有自己的职业未来。
2015年9月29日,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吸毒”、“嫖娼”行为被明确点名。由“劣迹艺人”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网络剧、微电影等都被要求暂停播出。因此,艺人吸毒的后果不仅祸及自身,还可能殃及各方。
2021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提议,将“一次吸毒,终身禁演”写进法律法规中,整治明星涉毒乱象,“公众人物在享受百万流量带来的社会资源的同时,应当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正面的社会公众形象,向社会弘扬积极的价值观念。”
9月2日,为了整治娱乐圈乱象,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处,禁止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
艺人集众多目光于一身,有巨大的社会影响,纵容艺人的失德,会给社会带来不良风气。宋冬野标榜自己已经改过自新,实际上却从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因此,大众也不愿予他宽容和支持。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反之,则要承担高昂的犯错成本。
(以上图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投稿人:NNM1902黄彬&吴泽瑞&张玉倩
指导老师:刘乐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