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
图片
古诗文是孩子成长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怎样让孩子从小亲近和喜欢这个宝藏,老师和家长们都在探索有效的方法。
嘉兴青年漫画家李泽峰(食墨客)和女儿豆豆,以父女漫画的方式,由父亲指导,女儿展开充分的想象后用画笔来描画心目中的古诗里的场景,不失为一种别致有趣又有效的好办法。
“嘉兴亲子”以每周一期的频率,在每周六推出这个专栏,欢迎读者关注和点评。让我们共浴古诗文的美丽长河。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图片
图:豆豆
【创作手记】
前几天,嘉兴降温了,我就搜索有没有可以让人觉得寒冷的诗呢。于是就查到了这首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夜雪》。一看这首诗的名字,就知道这是发生在冬天的一个寒冷的夜晚的事情,仅从文字就让人觉得寒冷。
这首古诗说的是:作者在一个严冬的夜晚,惊讶于天气的寒冷,因为感到被子枕头都是冰凉的,而窗外却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竹枝的声音。
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触觉、视觉、感觉、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夜雪”,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给人一种新颖别致、清新淡雅的感觉。
豆豆在画这幅画之前,首先想到:这么冷的天,作者会不会感冒?我说很有可能,于是她就想画一个裹着被子、流着鼻涕、打着喷嚏的人。为了画得更逼真,她还让我在一边做动作,她一边观察一边画。画面中这个可怜的白居易那些动作就是我模拟的。
在这幅画中,我和豆豆想要突出冬天特有的感观,所以画了被风吹开的窗户,快要被风吹灭的蜡烛,屋外厚厚的积雪和被雪压断的竹子,这样全面地表现了夜里这场雪的程度,去感受诗人笔下这个难以入眠的寒夜。
(父亲:李泽峰)
【读画者言】
读着豆豆父亲写的创作手记,看到豆豆请父亲帮她一起想象然后模仿一些动作,忍不住因为理解而微笑了。豆豆生活在江南,原本大雪不多见,加上现在有空调等多种取暖设施,那种冷得躲进被窝还睡不着的情况,对豆豆来说,确实是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聪明的豆豆在父亲的帮助下,克服了这个想象的难题,还顺便教会了我一个“冷知识”——因为豆豆画里面被雪压断的竹子是苍翠的,我还专门去查阅资料——冬天的竹子是枯黄的还是绿色的?
查到的答案是:竹子是四季常绿植物,冬季如果环境适宜也是深绿色的。竹叶面积小,有蜡质保护层,不易丢失水分,冬季不会落叶,也不会发黄。感谢严谨的豆豆!
我在豆豆的画里,和白居易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天那么冷,白居易,你不是写过《卖炭翁》吗?你就不能向这位老翁买点炭取取暖吗?噢,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你的艰难岁月——人到中年,被贬江州。当时的江州地处偏僻,贫穷落后,你大概没钱住好房子,也没钱买炭吧?
我是怎么知道的?你在著名的《琵琶行》里写着呀——“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45岁的你,在冷得难以入眠的冬夜,写下这首寒意入骨的诗。
想象力已经匮乏的我想象不出你当时的样子,豆豆在父亲的引导下,想象出来了:风从门缝和窗口里灌进来,蜡烛晦暗不明,被风吹得行将熄灭,还有窗外那不断把你从朦胧睡意中拉回清醒世界的“折竹声”……
千年之后的我们,坐在空调房里,对着当年的你报以一声同情的叹息,而善良又机灵的豆豆,则别出心裁地给你送了一份礼物:一幅色彩鲜艳的“白居易过冬图”。
虽然这幅画中的你显得不够潇洒,但你看你身后的那段围墙和围墙上的白雪,被豆豆镶嵌了诱人的奶油色——大概是豆豆想请你这位大诗人吃一点香甜的奶油冰淇淋吧!冬天吃冰淇淋,可以以毒攻毒,而且还很酷。
(点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