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印度试射的新型导弹
近日,印度成功试射了一款反潜鱼雷导弹,现场画面曝光后,许多人不淡定了,纷纷发问:发展这种特殊的武器,是不是因为印度军方在边境吃亏不甘心,又要在海上出手针对中国?更有分析指出,如果将这种导弹部署到适合的位置,例如孟加拉湾深处的大尼科巴岛上,其打击范围将覆盖意马六甲海峡西口,为此,网友们难免有些担忧:难道说,野心勃勃的莫迪意欲封锁马六甲海峡吗?
图为印度试射的新型导弹效果图
抛开其它不说,单纯用评估军事装备的眼光来看,印度这款名为“斯玛特”的导弹,简直可以用“奇葩”二字来形容。事实上,为了在反潜作战中弥补鱼雷“游”得慢这个先天不足,各国军工科研人员早就尝试过给它们插上“翅膀”了,其中,美国的“阿斯洛克”知名度最高,它通常被定义为反潜导弹或者火箭助飞鱼雷,由驱护舰搭载,当通过声呐或其他手段确定了潜艇的所位置及深度后,就会被发射出去并飞到目标海域上空,然后抛弃飞行动力段,作为战斗部的鱼雷伞降减速入水,再打开主动导引头搜寻、锁定并奔向潜艇,最终将其击沉。
然而,出于舰队远洋反潜的实际作战需求考虑,“阿斯洛克”射程不过20多公里,其他国家开发的同类装备也大致如此。相比之下,印度人这回试射的“斯玛特”,射程简直远得离谱,达到了65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出口版本射程还不足500公里。而且,“斯玛特”在体型上也超乎反潜武器的常理,全弹长度超过10米,采用储运发射,简直可以为它发明一种全新的武器种类:“反潜弹道导弹”。
图为战略核潜艇发射导弹想象图
那么,印度人这件“新玩具”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呢?首先,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任何武器都只是体系中的一环而已。如果搭配完善的其它体系节点,例如遍布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及孟加拉湾的水底听音阵列,以及能够前出提供空中支援的远程反潜机,能够精确识别及定位离本土数千里之遥的对手潜艇,那么“斯玛特”就是一柄能被“扔”得足够远、也足够“锋利”的“鱼叉”,对于那些有着钢铁身躯、藏身大洋深处以核燃料为“食”的“大鱼”来说,有着不容小觑的威胁。
毕竟,从试射现场图片上看,”斯玛特”的战斗部,恐怕是一枚口径600毫米以上的重型鱼雷,绝大多数现有人造舰艇都难以承受其直接命中。然而,印度有相配套的远洋反潜体系吗?很显然,并没有。无论是建设大范围听音阵列,还是反潜机部队常态化远海巡航训练,这个国家都没能做到,目前,印度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极其有限,尤其是在超出了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的远海,多数情况下都得靠水面舰艇独立完成搜潜和攻潜,如今发展”斯玛特”,就如同只有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还要硬拿高中生的健身器材来比划,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图为繁忙的马六甲海峡
最重要的是,马六甲海峡不可能被封锁,更不会如某些野心家所愿的那样成为战场。作为一处每天通行船只多达二三百艘的海运咽喉要道,在此处采取军事行动,都是对现行国际航运安全规则的严重挑战。只要有一枚导弹飞向马六甲,印度就会立刻成为全球声讨的对象,届时,众多利益受到损失的国家,必然会在外交方面孤立这个南亚大国,甚至群起而攻之进行索赔。所以,只要理智尚存,莫迪都不会动这种愚蠢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