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跨过鸭绿江》自上映以来,很多部队官兵、党员干部、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将士的后代及军事迷、普通观众走进影院,在影像中重温了72年前的那段激昂热血的历史。
这部电影真切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壮阔景象。
那一场场惨烈的战斗,让人震撼、令人难忘。
影片比较鲜明的一个特点是,在表现战争宏阔场面、我军和敌人厮杀的紧张环境之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战争中的人性,凸显出在特殊情境中将士们的情感碰撞!
尤其是我军不同层级将帅们那种或壮烈、或坚韧、或焦灼、或柔情的精神情感的描摹和展现,是这部电影的动情之处。
在激烈的战争之中,这些交缠迸发的情感更具张力,更加令人动容,也更为艺术地闪耀出了我志愿军的人性光辉。
敌我之间战力和智慧的博弈与我军领袖、将士们的情感刻画为整部影片注入了灵魂、增添了光彩。
棋逢对手 进退焦灼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上任之后,细致研究了我志愿军的进攻特点,抓住我军后勤补给供应不足的短板,发明了所谓的“磁性战术”。
我志愿军在胜利占领汉城之后,作为主帅的彭德怀不免焦虑而矛盾。
彭老总意识到如果乘胜继续向南进攻会赢得士气、战绩响亮,但他也预感到拉长的战线将会造成后勤补给的困难,给李奇微以可乘之机。
如何决断?
彭老总的内在焦灼,在镜头中显露无疑。
双方高层间的军事对决,可谓棋逢对手、险境丛生。
经请示毛主席,彭老总最终决定大军回撤休整。不急功近利,以大局为重。
与之前疯狂向北推进、好大喜功的麦克阿瑟形成鲜明对比。
誓死坚守铁原
彭老总致敬六十三军
在日夜分析战局之后,彭老总突然警醒,如果我军补给站铁原失守,几十万志愿军将成为“联合国军”案板上的肉。
离铁原最近的六十三军临危受命,必须死守铁原至少十五天。
刚刚从前线撤下人困马乏来不及休整的六十三军,立即奔赴铁原,以不到三万人的兵力,顽强地阻击了九万多美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让我军顺利完成了物资的转移和防御工事的构筑。
面对以少胜多、意志刚强、衣衫不整的六十三军,彭老总为之动容:“我彭德怀感谢你们,祖国人民感谢你们,我代表全军向你们致敬!”
颤抖的嘴唇、体恤的眼神
彭德怀一视同仁 让人敬佩
彭老总去前线看望坚守汉江一个多月的五十军军长曾泽生,背负心理包袱的曾军长,有困难也不提。
彭老总心疼地说:“你不要觉得,你们是起义部队改编过来的,就低人一头啊,在这个革命阵营里,人人都是平等的呀。”
此时的彭德怀,表现得克制又真挚,用宽慰、鼓励、体恤和爱护的强烈情感疏解了曾军长的复杂心结。
他既为五十军将士们巨大的牺牲深感痛惜,又深情安慰曾军长基于起义身份的惴惴不安;
同时他也为自己没能早点看到真实的战况而心痛不已!
曾泽生军长被彭老总的大情怀深深打动,从之前“有苦不说”的血战到底,到“士为知己者死”的以死报国,这种情绪变化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这一场戏成为许多观众的泪点!
这也真实地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视同仁地看待自己的军队构成,不管来源如何,都视如己出,真诚对待自己的子弟兵。
通过这一幕幕张力十足的情感戏,电影《跨过鸭绿江》超越了一般战争片追求视觉奇观的窠臼,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志愿军将士形象。
让观众真切地体味到艰难残酷的战争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韧饱满的人性情感。
代表人民利益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真正内核要素。
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全,我党我军前仆后继向前奋斗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评论员: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