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三五”,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丰台区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手段,并收获了良好工作成效,诸如平房区实施“煤改电”工程、燃煤锅炉低氮改造、餐饮行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散乱污”企业实现“腾龙换鸟”等等,通过多头发力,使得辖区环境容量得到进一步释放。
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的速度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仍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聚集“十四五”,找准发力点。
强保障
在管理上做“加法
牢固树立“一微克”理念,纵深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调减排。
建立挂账督办机制,根据不同用车行业、不同用车性质,建立动态工作台账,对在账行业,采取联合约谈、集中约检、限流提标等措施,进行综合管控,确保降低污染强度,消除超标车辆;结合季节性特点,系统谋划成品油储运销行业6-9月夜间错峰加油及装卸油工作,在销售环节实现加油站优惠活动全覆盖,在源头环节配套实现储油库夜间发油,切实避开夏季油气易挥发高温时段。
加强油气回收管理,杜绝出现“跑、冒、漏、滴”;健全机动车检验制度规范,确保环保检验环节数据真实有效,杜绝排放不达标车辆“带病”上路。
图片
图片
严执法
在存量上做“减法”
强化执法监管,倒逼排放不达标车辆加快淘汰。
继续深化“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联合执法机制,聚焦重点道路、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设卡开展重型柴油车昼夜综合整治,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紧盯辖区重点用车大户,根据行业运行特点,开展错峰入户指导帮扶,针对汽、柴油及燃气车辆,精准开展烟度、OBD及氮氧化物等全要素检查检测,对尾气排放超标等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密切关注在施工地施工阶段,有的放矢开展渣土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确保工地内在用车辆(机械)达标排放,落实各项扬尘管控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区域污染程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技防
在实效上做“乘法”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比例,逐步织密移动污染源“防治网”。
深挖现有大气治理精细化管理平台工作潜力,不断提升污染问题的发现率和解决率,根据预警提示,针对性开展移动污染源“点穴式”执法检查,确保执法监管精准有效。
加快完善移动污染源监测体系建设,加密布点投运固定式遥感遥测、黑烟车抓拍以及重点行业车辆“黑名单”系统单元,对上路车辆尾气排放状况实施24小时不间断检查检测,实时掌握车辆运行状况和流量变化情况。
探索建立数据多元融合模式,借助交通探头赋予环保监管能力,通过设立“电子屏障”,切实降低车辆过境穿行带来的空气污染影响。
图片
图片
聚共识
在排放上做“除法”
坚持执法、普法并重原则,以赢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区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练好“内功”,对标对表市级政策规范、法律法规等阶段性工作要点,明确政策标准,从受众角度出发,讲好环保故事。
提高执法部门指导帮扶水平,将需要车主知道的和车主需要掌握的最新动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宣贯解读,力促车主学法、知法、守法。
区级层面建立共治格局,采取部门—属地—社区村三级联动模式,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用外部灌输转化为内在认知,自觉践行老旧车淘汰、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安装、新能源替代等工作要求,确保实现源头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