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落花时节又逢君

发布时间 :2022-01-16

​​ 子不语 作



(1) 落花时节又逢君



白冰:墨大家下一路去哪儿?

墨恪:我一直想见见塞外风光,曲子里总是弹不出那一那种味道。


白冰:如此,小女子敬墨大家一杯,莫愁前路无知己,且记今朝酒一杯。干!

墨恪:呵,好...干!



白冰:

缘字决 拨动江南几处弦

若相惜 海棠依旧明年居

一曲尽 一舞意未尽


白冰:

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为君舞一曲

若是君解琴相惜

琴舞合鸣


人生难得一知己

知己难得才珍惜

落花舞 落花舞

饯行




墨恪:

落花时节又逢依

当为依琴音起

解开匣而座前御

翻奏宵引


又见你长发如雪

又见长袖舞青月

轻声叹 轻声叹

别离


来自于《落花时节又逢君》。



(2)江南贡院与烟花之地秦淮河



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宰相管仲设置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妓院,拥有700名妓女。无独有偶,与管仲时代差不多的古希腊雅典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也开设了国家妓院,目的一是满足青年男子的要求,二是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而管仲的妓院作用更大。一是通过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社会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管仲的发明很快被其他各国效仿,一时各地的国家妓院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后经过演变,指士人与名妓来往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呢?所有人想到的便是:秦淮河。考生考试的地方叫作:贡院。




旧时的考场叫贡院,尤以人才辈出的江南贡院为最。江南贡院的历史非常悠久,屡经变迁。据史书记载,东晋丞相王导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故立太学于秦淮北岸,是为江南贡院的前身。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江南贡院正式建立,起初供县、府学考试之用。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乡试与会试于此。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这里仍留作乡试考场。后经不断扩建,至清同治年间已形成一座占地三十余万平方米、仅考生号舍就达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成为明、清两代苏皖两省的科举考场。明、清时代的江南贡院,相当于三个北京的故宫大,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科举时代共产生过八百多名状元,而半数以上,都出自这个考场,众多历史名人如唐伯虎、郑板桥、李鸿章等更是由江南贡院走上历史舞台。




在考生眼里,贡院是他们通往富贵功名的必由之路,是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因而每当开科取士之年,自然引得四方士子纷至沓来。既然考生云集,他们的吃住玩乐都要有人照应,这便给商人发财提供了机会,许多青楼、酒楼、茶馆应运而生,而贡院边上的秦淮河,也因为这些设施而变得妩媚动人,形成“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的一派繁华景象。关于秦淮风月的盛况,从明人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段话可窥见一斑:



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画船萧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女各团扇轻绔,缓鬓倾髻,软媚着人。



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鏾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灯残,星星自散。



烟花之地的秦淮河,就开在贡院旁边。必须消除一些误解。首先:中国古代妓院是合法经营,在社会中的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是政府收税的重要来源;其次:古代去妓院,并不构成道德上的瑕疵,文人如果不会逛青楼,不会招得妓女们的垂青,就成不了名人,当不了大家。如果要找到一个绝色名妓作为红颜知己,那更是可以一夜成名天下知了。



再次:色艺俱佳的名妓来说,她们能与名士诗赋酬唱,获得了显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位与自我价值。无青楼,便无中国古代诗词的典范,特别是唐宋把一切推向了高峰。而,被很多人看成是“色”或者“龌龊”的产业的正人君子们,却个个是道貌岸然者,却背地里妻妾成群,暗地里骂“淫词艳曲”,等小人退下了,偷着拿出艳词慢慢欣赏。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