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下第四集里汉秀的两场戏,一个是裁缝铺,一个是市场办公室,分别威胁伊萨和顺子。
裁缝铺这场戏,镜子是个至关重要的道具,也因为镜子的存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英格玛伯格曼那部著名的《假面》。
《假面》
《柏青哥》
可能我们无法理解大师的境界,不过就像沉默不语的伊丽莎白和喋喋不休的阿尔玛,汉秀和伊萨也在通过镜子审视自己、观察对方,语言或许可以张狂,但沉默同样意味着力量,至于力量的此消彼长,则体现在镜像的数量上:当汉秀居高临下时,他出现在两面镜子里,伊萨只有一个镜像,两个汉秀将一个伊萨挤到了画面的右侧;当汉秀铩羽而归时,伊萨的两个镜像虽然单薄,却也能与一个汉秀势均力敌。
两个汉秀一个伊萨
两个伊萨一个汉秀
然后说说汉秀的微表情,还是那句老话:左脸更感性也更真实,右脸更理性也更虚假。从汉秀在伊萨身后站定开始,就上演了一出“理智与情感”的大戏。他先是延续了进门以来的轻慢,然后,评价伊萨“无足轻重”时,汉秀的右脸露出了明明白白的讥笑(明白到无需分析的程度),但左脸却完全没有变化,这说明“讥笑”是理性的需求,不是感性的反应,从情感层面来说,汉秀一点都不轻松,因为伊萨此人不可小觑。
接下来是“为什么要穿不合身的衣服”,此时汉秀右脸的讥笑消失了,但在目光下移打量伊萨的过程中,左脸很明显的皱了起来,同时眯了一下左眼。之前说过,眯眼是我们面对威胁时典型的反应,而且这种眯眼一定伴随着下眼睑及面部肌肉向上推挤的动作,在汉秀这里,就透露出了他最真实的想法:伊萨等同于威胁。他从没想过,会有人来跟他抢顺子,他觉得顺子就是他的囊中之物,即使有什么挣扎,也迟早都是他的,他根本没担心过顺子的归属问题。但现在不一样了,伊萨也许是个无名小卒,但却足够优秀,不会辱没了顺子,所以,抢走顺子也不费吹灰之力。
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太讨厌了,无论是出于自尊心受挫还是感情受挫,汉秀对顺子都无法放手,但他似乎遵循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更希望伊萨能够知难而退,于是就要用气场来威慑伊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那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迹象让汉秀看上去盛气凌人。
“那看起来很可悲”,他右侧的上唇轻轻的掀了一下,这是什么?这是轻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轻蔑仍然仅属于右脸,左脸并未与之对称,可见这仍然是经过了逻辑处理的结果,并非情感的直观体现。
“买套新的吧”,汉秀笑着把头昂了起来,同时下巴也抬了起来——傲慢。在肢体语言中,昂头抬下巴这个动作是在刻意暴露自己的喉部,并且让自己的视线处于更高的水平,如此就能以强势的态度俯视对方,那对方呢?估计会瞬间觉得自己渺小了几分。接着又是“我出钱”,说这话时汉秀的双眉向上抬了一下,说明一下哈,在谈话中出现这样的抬眉意味着强调,目的是让对方注意自己此时的语言。那汉秀为什么要让伊萨去注意“我出钱”这句话呢?当然还是为了达到羞辱伊萨的目的:你买不起是吧?我给你买行吧?
伊萨并不懦弱,当然也不会退缩,在镜子里与汉秀对视良久,已经是在无声的控诉。不过,说是对视,但其实这时候汉秀的视线让人觉得有点怪,怪在哪呢?原本就身高来说,汉秀应该是俯视或者平视伊萨,但此时汉秀的视线却是自下而上的,目光从眉毛下方斜向上探出来,这是一种带着批判、否定及攻击性的视角,放在伊萨这个“情敌”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眼刀攻击过后,汉秀没有再说话,但是把下巴又抬高了一些,将视线从斜向上调成斜向下的俯视,并且随着伊萨脱下西装的动作垂下了眼睑,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这都是在表达“不屑”:无论汉秀在战术上有多重视,战略上都务必要做到藐视。
当然了,伊萨虽然退至后方,口舌上却没让汉秀占到半分便宜,“儿子”这个词简直是触到了汉秀的逆鳞,镜子里的眼神阴沉得几乎滴出水来,仿佛有低沉的咆哮,正在喉咙里蓄势待发。
再来说说办公室这场戏吧。这场戏最容易让人注意到的是色调:整个房间呈现的是暗红色。这种暗红色虽然是暖色,却不会给观者带来什么愉悦感,更多的是压抑、混乱或者不安,除了能让人感受到顺子的忐忑,也暗示了汉秀此时的心烦意乱。再配上明暗分别的光影,即使没有台词,汉秀的情绪变化也能被画面呈现出来。
当他摆脱最初的烦躁,靠在办公桌上说起伊萨时,神情中透着几分得意,这时画面右侧的进光落在他身上,让他的轮廓看上去柔和而满怀希望。但当顺子拒绝了他,他满身怒意的来到顺子面前时,一切都变得黯淡无光。房间靠门的一侧没有窗户,只有板壁,透过板壁缝隙钻进来的光线极其有限,再加上逆光,汉秀整个人都仿佛要与黑暗融为一体。没有了光,就像没有了希望,对汉秀来说,这即意味着自己的挫败,也意味着顺子的前途渺茫。
除了汉秀的情绪,这场戏里的光影其实还可以解读出很多寓意。汉秀在明,顺子在暗,就像汉秀对顺子选择的两种预期:选择汉秀就像选择了天堂,选择伊萨就像堕入了地狱。而对顺子来说,明与暗就像汉秀的两幅面孔,明处的汉秀就像温暖的阳光,暗处的汉秀则如阴森的魔王。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就是,这两场戏里,汉秀都是先坐后站再走到伊萨或者顺子身边,而伊萨和顺子都是站在原地没有动。这把汉秀与其二者的关系阐释的很清楚:汉秀处于攻势,伊萨和顺子处于守势。同时也为后来在大阪的关系定下了基调:汉秀一直处于主动,而伊萨和顺子则处于被动,甚至很多时候,顺子都不知道汉秀在悄悄的关注她。因为汉秀知道,一旦大张旗鼓,后果恐怕就是自取其辱,这种不合逻辑的、微妙的关系,与其说是他对顺子的保护,不如说是顺子对他的征服:因为太过珍贵,宁愿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