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查询到7名有关联的沧州籍烈士信息
“谢谢你们,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对于我们寻找烈士亲人有很大的帮助。”昨天,来自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的巩同英再次和本报记者取得了联系,感谢“帮烈士寻亲”志愿团队为她提供的关于牺牲在桓台县一批无名烈士的信息。
今年4月中旬,作为当地帮烈士寻亲的志愿者,巩同英查到了本报曾在2020年8月发表的名为《那些英勇善战的渤海子弟兵》的稿件,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解放战争期间,主要以沧州籍战士组成的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1师的情况。她辗转和本报记者以及“帮烈士寻亲”志愿团队取得了联系。
巩同英介绍,根据桓台县的《党史故事》记载,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1师师长傅继泽率麾下的第18团及炮兵部队,配合兄弟部队,对桓台城国民党军进行了围困。经过两天激战,城内残敌被全部肃清,桓台县获得解放。
在这次战斗中,当地村民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把伤员抬到战地医院,经抢救无效牺牲的烈士共计70余名。解放后,多名烈士在桓台县政府的安排下,已魂归故里。由于历史原因,仍有8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不知道他们的信息。当地将这些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桓台县唐山镇八里庙村解放战役革命烈士陵园,修建了无名烈士墓,每年清明节、国庆节、春节,当地各界人士均给烈士们扫墓。
巩同英说,她的父亲也是一名老解放军战士,自己从小对军人有特殊的情怀。一次偶然机会,她从当地志愿者胡正春那里得知了这件事,也成为了一名帮烈士寻亲的志愿者。“我看到《沧州日报》的那篇关于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1师历史的报道,18团里有很多是沧州吴桥、东光、南皮一带的人,也许这8名无名烈士中,就有沧州籍的战士呢。”巩同英说。
接到求助后,王吉仓、张华等沧州志愿者,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查阅了东光、南皮、海兴、盐山、吴桥等县的烈士英名录,并根据“1948年3月牺牲于桓台”的属性,找出了20多名烈士的资料。随后,第一时间跟巩同英对接。
将资料汇集后,双方共同梳理出一部分烈士尚未被家属认领且官方也没有记录的信息,包括:“单金山,东光县东卢村人,葬于桓台”“郑希成,东光县人,葬于桓台”“魏文林,南皮县人,葬于桓台”。此外,还有一部分烈士安葬地不详的,不知迁回还是安葬在桓台的,包括:“樊书珂,吴桥县南徐王乡单家店人”“王自成,吴桥赵辛乡大王庄人”“赵庆林,吴桥楼子乡赵伟庄人”“刘宝山,盐山县孙庄人”。
“我查阅资料了,1948年3月在桓台县就只有解放县城这场战斗。”巩同英说,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沧州和桓台两方面烈士信息相匹配的可能性非常大,单金山等7名沧州烈士极有可能就是那些无名烈士,不过因为年代久远,为了严谨起见,具体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求证。
能否让“无名烈士”恢复为“有名烈士”?对于这次“帮烈士寻亲”,本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