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客观求实的治疗方针(一)

发布时间 :2022-07-10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二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凡治病必察其下,適其脈,觀其誌意,與其病也。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黃帝內經·五藏別論篇》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我们先来看原文∶“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这段话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非常容易,我带大家先过一遍。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什么意思?凡是医治疾病,必须问清楚病人的二便情况。“查其下”指的就是二便的情况。详细的辨别脉象。“适其脉”,“适”就是测的意思,张介宾讲的∶“适,测也”,讲的就是察或者把脉,或者辨别。所以这个地方“适”就是详细的诊察脉象。“观其志意”,就是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志意”讲的就是精神状态。“与其病也”,这个“病”指的就是其所表现的其他的症状要综合进行判断。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一个病人迷信于鬼神就不要与他谈论医学的道理。如果病人不愿意接受针石的治疗手段就无需向他说明针石的技巧,不需要跟他讨论医学的理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就是如果一个病人有了病而不允许你医治的话,那这病也必定不能治好,就是勉强的给他治疗,也不会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这就是整段话的意思,其中有一些关键词还要跟大家详细的分享一下它的含义,尤其是古代医家对于这些关键词的解释。


 

我们先来看第一段,“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这句如果是在《太素》里边是怎么表达的呢?《黄帝内经》古代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唐代王冰整理的《黄帝内经·素问》的这样一个版本。还有一个是隋代杨上善整理的《太素》这个版本,他俩的重合度非常高,但是有一些词句《内经》是这样写,但是《太素》不是这样写的。这一段《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是这么写的∶“凡治病必察其上下,适其脉候,观其志意,与其病能”。这段话在《太素》里边是这样写的,虽然跟《黄帝内经》这段话差别虽然非常小,但公正的来看的话,《太素》的这段话更加公允,或者更加通畅,意思更加周全一些。


 

这个地方是《太素》的作者杨上善自己注解的,他说∶“疗病之要,必须上察人迎,下诊寸口。适其脉候,又观志意有无,无志意者,不可为之”。所以这个地方杨上善理解的是诊病的时候一定要观察或者是诊查患者上面的人迎脉,下面的寸口脉,叫“察其上下”。《黄帝内经》的原文叫做“凡治病必察其下”,只是“察其下”。但是杨上善在《太素》里边写的是“必察其上下”,还加了一个“上”字。《黄帝内经》里面是“适其脉”,《太素》里面是“适其脉候”,差别不大,都是说诊察患者的脉象。“观其志意”,这两个经典都是一致的,都是“观其志意”。“与其病也”,这个地方杨上善写是“与其病能”,但是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把患者的其它情况全都收集起来,包括脉象、精神情况或者其它症状。


 

唯独争议非常大的就是“凡治病必察其下”。但是杨上善在《太素》里边写的是“凡治病必察其上下”。对于“下”字很多医家见解不一。王冰注解∶“下谓目下所见可否也,谓适其脉之盈虚,观量志意之邪正,及病浅深成败之宜,乃守法以治之也”。王冰理解“下”指的就是“目下所见”这个意思。《素问集注·卷二》里边注解∶“下为肠胃水谷之所出也。是以凡病必察其下二便”。《素问集注》理解的“下”指的就是二便的意思,就是二便从下排出。《素问注证发微》里面注解:“观其下者,察其下窍通否也”。这就是跟《素问集注》的意思一样,都是察其二便的意思。


 

薛雪注解为∶“此治病之四要也。下言二阴,二阴者,肾之窍,胃之关也。二便为胃气之关锁,而系一身元气之安危,此下之不可不察也。适,测也。脉为血气之先,故独取寸口,以决吉凶之兆,此脉之不可不察也。志意关乎神气,而存亡系之。病因之不可不察也,合是四者而会观之,则治病之妙,无遗法矣”。薛雪的意思也是把“下”字解释为二便或者二阴的意思。“二阴者,肾之窍,胃之关也”,我们讲前面讲的是“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养五脏之气”,这个地方讲的是胃,这个地方又讲二阴,讲的是胃之关,这样前后文理解也对。


 

无论是《素问集注》还是《注证发微》,还是薛雪,他们都认为“下”指的就是二便、二阴的意思,如果联系上下文这样去理解也能理解得通。如果从前后文的意思来看,客观地评价一下,其实《太素》这个地方“治病必察其上下”,加一个“上”字更稳妥一些。这个地方的“上下”指的是全身的上下的情况,不仅仅上面是人迎,下面是寸口,而是指的全身上下的所有的症状的汇总。如果这样来理解这段原文就非常通畅,如果只是“下”的话,很多地方还需要进行牵强的一些注解。王冰把《黄帝内经·素问》整理出来之后,后边的这些医家就只认这一个版本,有一些医家可能一生都没有读过杨上善的《太素》,但是《太素》是一个小众的本,非常原始,非常朴素。现代的很多《黄帝内经》的研究学者认为这个地方应该叫做“凡治病必察其上下”更合适一些,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出来。(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二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推荐阅读

关注「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公众微信号,回复数字 2022,查看热门阅读集结 .

[附语音]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

[国新办]中医学博士彭鑫:中西医终极的结合点就在临床一线

[清华大学]彭鑫博士公益讲座——彭祖养生思想的现代启示

[八段锦全集]养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礼

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含解法)

“冬至”一阳生,正确的养生方法是这样的

[视频]漩涡汇聚能量:升清降浊走圈法

[养生]适用女性的两个养血药方

[养生]产后补血良方

[养生]如何穿衣才能容光焕发

[精彩推荐]既然吃素这么好,为什么你的身体还这么差?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众平台:pengxinboshi

官网: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医彭鑫博士

腾讯微博:@中医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门诊预约及讲座邀请方式:

(一)预约电话:010-83069166

             010-83069366

接通时间为每天:9:00~17:00

(春节等节假日接通时间会另行公告告知)
 

(二)在线预约:

                        ↓ ↓ ↓   

       在线预约:点此处进入预约​​​​​​​​​​​​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