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一世界,一舟一人生。川流不息的港口,巨大的游轮缓缓驶离,甲板上有形形色色的游客与船员,他们在这段旅程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沿途会收获哪些美丽风景?人生会不会因为彼此的交集而发生改变呢?
2021年,电视剧《海洋之城》的热播为观众多角度地揭开了游轮行业的神秘面纱。作为中国首部以游轮为背景的现实题材剧,《海洋之城》的真实游轮场景主要在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量子号”上拍摄完成。该剧以国际游轮行业首位华人船长的诞生为线索,讲述了行政大副丁凯(张翰 饰)和萌新导游天悦(王丽坤 饰)一路成长并实现梦想的故事,并以此串起了游轮这一移动地球村上的众生百态与悲欢离合。该剧就像一只神奇的万花筒,通过游轮这座海上城邦,折射当下的时代面貌与国民生活,也生动刻画了中国游轮行业的发展缩影和中国游轮人才的培养硕果。
剧集首播一年,让我们一起回顾下那些生动的船员形象和深刻的幕后故事。
01
梦想萌芽:
想拍一部中国版《爱之船》
《海洋之城》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导演陈昆晖本人。他小时候曾看过一部万人空巷的美剧《爱之船》(The Love Boat),这部剧以游轮为载体呈现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时代变化,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轰动。自此,打造一部中国版《爱之船》的梦想种子便在陈昆晖的心中萌芽。但是很多年里这颗种子都没有遇上合适的气候和土壤。
影视作品通常是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折射。在欧美已有百年历史的游轮直到2006年才正式进入中国,随后以皇家加勒比为代表的各大国际游轮公司纷纷在华部署航线,游轮业在中国经历了井喷式的爆发增长,每年都有超过百万的中国游客登上游轮。中国消费者开始了解、接受并喜欢游轮旅行这种新兴休闲度假方式。陈昆晖导演感觉到心里的那粒种子等来了破土的时机,是在2014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国已经到了可以用游轮这个题材来记录行业发展和反映当下老百姓生活形态的时候了。”
02
采风拍摄:
极其艰辛的创作旅程
从2014年开始,《海洋之城》的制作团队便通过发邮件与各大游轮公司阐述意图寻求拍摄合作。直到2015年,《海洋之城》制片人陈励得到了时任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中国区总裁刘淄楠博士的回应,刘博士对于这部剧的创作初衷非常认可。2015年,也是中国游轮行业的历史性时刻——中国游轮市场迎来了历史上首艘全新部署的豪华游轮“海洋量子号”,中国消费者可以在“家门口”便抢先世界体验全新游轮产品。“天时、地利、人和”为《海洋之城》接下来的创作打开先机。
《海洋之城》的创作过程异常艰辛。“好的剧情呈现首先来源于扎实的剧本创作”,该剧的编剧策划贺奕如是表示。游轮是一个全新的职场,对于人物关系、技术细节的拿捏有很高的要求。每一个角色要做什么、怎么做,工作状态怎样,都完全没有经验和先例可循,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细节都要从头积累。
为此,主创团队在“海洋量子号”上进行了多次仔细的实地采风,采访了游轮上的几乎每一个岗位,包括高管、船长、副船长、大副、娱乐总监、酒店总监、行政主厨、前台、团队协调员等,吃透了创作场景,为塑造角色和人物关系挖掘到了大量的素材案例。
2018年1 月4日,《海洋之城》正式开机。《海洋之城》转场世界各国的海内外总拍摄期为142天,海上拍摄数月,创造了世界影视史上实拍时长的纪录。
船上拍摄每天最大的挑战就是统筹协调,比如上船数月,但每次出入境行程只有5或7天,如何协调调度演员的档期;船上公共场所有游客时不能拍摄,游客下船时才能拍,如何“插空”保证拍摄进度;游轮只要启航就无法再购买任何服化道,如何在航程前做到无一疏漏。 “要说难,全程都太难了,但最后船上的职员都成了我们的战友,我们也就没那么难了。”陈昆晖导演说。
03
匠心打磨:
剧中80%的角色都有故事原型
《海洋之城》的主创团队希望把剧本打磨得扎实有力。剧中男主角丁凯的技术原型就是来自皇家加勒比的伍会民船长,他是国际游轮行业的首位华人船长,是游轮界的中国传奇。在驾驶桥上,大多船员都来自于如挪威、意大利、希腊这样的传统海运国家,中国籍的高级船员凤毛麟角。要在各国高级船员同事中站稳脚跟,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具备出色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才能脱颖而出。伍船长的成功不仅鼓舞了众多中国船员参与游轮培训和就业,也启发了主创团队,主创团队决定围绕这一岗位经历展开男主人公角色的创作。
除了男主角色,剧中其他的外籍船长、副船长、娱乐总监等角色也都是采编自真实游轮岗位。
此外,剧中也出现了很多游轮独有的设定,例如严谨的职场体系、高标准的游轮管理与服务、遇到突发情况的海上救援原则、船长晚宴、游客间温暖动人的故事等都有真实依据。
剧中游轮公司高管“唐先生”的技术原型——皇家加勒比集团高级副总裁、亚洲区主席刘淄楠博士,见证了该剧从酝酿之初到播出的全程,也为这部剧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支持。刘博士表示:“《海洋之城》的诞生和中国游轮行业的发展轨迹不谋而合。游轮作为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行业,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和复购率仍然较低,还有很多消费者不了解游轮。通过影视化的表达,游轮文化得以生动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04
收获口碑:
对普及游轮文化功不可没
《海洋之城》之前,中国游轮题材剧是空白,所以这部剧在游轮业和影视业都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坐标。故事情节上,该剧采用了 "鱼骨结构",“鱼脊”代表的是贯穿剧集始终的主线,讲述的是游轮上的中国职员在国际化职场背景下的故事,而“鱼刺”代表的是穿插在剧集中的多条辅线,是每一个航次登船的新游客带来的阶段性故事。这样在主线推进的过程中,辅线前赴后继地加入进来,从而把剧情从游轮延展到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社会众生相的反映,收获了观众喜爱。
剧集播出之后,吸引了众多中国船员和游轮从业者的关注。剧中出现了多个中国船员的身影,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展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全新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如今,优秀的中国船员活跃在全球各大游轮岗位上。
游轮旅游是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载体,也代表了新时代下的国民风尚。《海洋之城》为游轮业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更多人可以通过这部职场生活剧了解海员这一特殊的职业,感受游轮旅游的魅力,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游轮产业的光明未来。